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八十七章 洁字(上)

第八十七章 洁字(上)(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小子眼光特高,连钱惟演的字都没有学,选了欧阳修的,可自己并未听闻欧阳修书法有多好,因此问一下。

范仲淹只好让他进来,劈开第一句话就问了一句:“郑小郎,你为何来到河中府?”

因为前年的事,两人之间就象有一根绳子,紧密的联系在一起,提到范仲淹,人们会想到郑朗,提到了郑朗,人们会想到了范仲淹。但两人只是道义上的契合,若是仰慕,可以通信,可以能在巧遇时,寒喧一句。若是特地来拜访,就着了形迹,不大好。某些时候也需要避讳的。

范仲淹不是为了自己担心,是替郑朗担心。

但他考虑问题时,还将郑朗当作了一个十四岁的少年。

郑朗在衙门递拜贴,正是为了这一点。范仲淹不想害了郑朗,郑朗也不想害了范仲淹。徐徐将原委说出来。

“他观摩了范仲淹的书体后,接下来会选择那一人?”

是啊,此次出行,连青年欧阳修都被他选中,不可能仅观摩俩人。几人在回去路上不停的猜测。

好奇心是害死猫的,猫还在吃老鼠,不过小害了郑朗一下,本来只想安静的观摩,然后细细领悟,因为这几个蛋疼得厉害的大神不断的猜测,于是事情再度传扬开来。

……

消息还没有那么快,河中府未听到。

原来如此,真相让范仲淹哭笑不得。

但河中府官员一听,大叫妙,范判官,小郑子,你们就现场交流一下吧。也让我们过过眼服,甚至有可能还是书坛佳话呢。

范仲淹一摆手,道:“且慢,让我问他几个问题。”

“请问。”

“那个欧阳修字写得很好吗?”

但郑朗做了一些避讳,直接到衙门前递拜贴。

听到郑家子前来拜访,范仲淹又惊又喜。心中十分高兴,他上书是尽一个臣子的本职,可这小子在宫中侃侃而谈就不容易了。并且正是因为这小子的举动,导致言官一起果断的站出来。看一看,老太太这两年安份的。

始作俑者其实是他,与郑朗有何干系?顶多郑朗催化这个过程的加速。但若考虑到郑朗的年龄,真的不容易。

可还有些惊讶,这小子来有何贵干?

有的人到了一定地步,也等于有了地位。河中府也就是原来了的蒲州,有盐池之便,百姓不算贫困。府衙里并没有多少公务,听闻郑朗前来,官员们一个个凑趣的看热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