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二百零八章 大三元(四、再求月底月票)

第二百零八章 大三元(四、再求月底月票)(第2 / 7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不知道。

但小皇帝想要作弊,估计这个官司那一人都打不赢的。

又看了看后面,看到三舅哥站在后面,脸上表情很精彩,或喜或愧,时不时与一些恭喜的举子说话。但离得远,不好打招呼。郑朗也不想打招呼了,人家老丈人牛,还没有考呢,一个进士就讨要到了手。

倒是人群中有一些衣着寒酸的白首老者,让他叹了一口气。难怪小皇帝心会软,自己看了他们的样子,都感到可恰。在这时,他又想到了《大学》里的一句话,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忽然省悟大子为什么将齐家放在治国前面,家没有管好,如何治国?这些学子正是舍本求末,全国多少学子,打算四十年一个轮换,正常与不正常的年份,十届科考,诸科与进士平均每届五百人或者更多一点,也不过五千人到七八千人,四十年下来,学子不会低于一百万数,甚至更多,以一生的命运来博这二百分之一的概率,试问一下值得吗?

但不好说什么的,李世民不是说过一句话吗,天下英雄皆在我股掌之中,这些有文化的人只顾着钻研读书科考,那么还有心思谋反吗?当真?

想着心事,就轮到了他,开始搜身,然而禁兵对他还是很客气,简单的搜了搜放了进去。

一直引到崇政殿内。

王安石在车上叹了一口气道:“司马三郎,省元也有一个缺点。”

“何。”

“心软了。他自己也评价过吕夷简,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更批评过陛下做事过于柔软,轮到自己,却什么也放不下。”

“你希望省元是一个冷酷无情的人?”

“那倒不是,只是省元以后也是一个做大事的人,xìng格偏软非是好事。”

皇宫郑朗来过几次,比较熟悉,但是其他学子不然,好奇地看着皇宫内的建筑。

但这里肯定不是旅游胜地脚步慢一慢,禁兵立即过来催促,将士子们一个个,象赶羊一样赶到了崇政殿,只是经过省试的诠落,剩下七百来人,人数不象省试那么多。这还是比较多的一次,少的时候只有两三百人。

还要淘汰的。

一一落坐,早餐不提供舍部在路上或者在客栈里吃过但提供一顿午餐到下牛交卷出去。仅一天考,考题是以赋以诗,以会儿试卷发下来,现在是诗赋,所以没有了主文官,后来有论策,人xìng化考试,为了防止士子偶尔不知道题目出处,可以隔着帘子向主文询问题目的出处。省试就设了这一制度。

郑朗打开卷子还是要实行糊名誊抄制的,可是郑朗不大明白,既然糊名誊抄了制度也很苛刻的,初考官评等,封弥后再交给夏考官重定等级,最后送详定官确定等级,然后小皇帝过目,亲眼察看,后面过程多是假的,小皇帝有这时间一一过目琢磨么?大约的看一下,行了,联看过了,录中的进士全成了俺的门生。然后小皇帝于崇政殿,后来改为集英殿拆号唱名,当场拆号,当场唱名。那么小皇帝如何去作弊?

司马光听后沉默不语,这一次倒没有与王安石争,小老师人格几乎完美无缺,别以为他闭门谢客,可自己与他朝夕相处,知道他的伟大之处,过于偏软使自己跟在他后面很舒服,然想做大事,确实也是一个弱点。

先到都堂报到。唐朝尚书六部,东有吏户礼三部,西有兵刑工三部,尚书省左右仆射总辖各部,称为都省,其总办公所在的地点叫都堂。宋朝多有改制,但都堂这一功能却继续保持下来。再有吏官引到东华门外,开始搜身了,不然进了皇宫搜身不大好的。不能说没有,但很少了。至少这一届郑朗没看到一个士子被搜出来什么。

但为了防止作弊,殿试制度同样很严格,殿试前三天,宣押知制诰、详定官、考试官赴学士院,还是进行锁院制度,一直到榜单出来后,这些相关的官员才能放出来。

还没有到郑朗,搜一个进一个,从宫墙外面到里面,皆有重重禁兵把守,不然这些举子在皇宫里乱跑起来,小皇帝会来一个午前惊hún的。

郑朗无聊的抬头看了看,江杏儿与四儿就站在不远处,只是让禁兵隔开,然而笑了起来,吕家小三子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了,正在与三个小子低声说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