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第二百九十九章 琴瑟

第二百九十九章 琴瑟(第2 / 7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说着起身告辞。

回到家中换好衣服,又去看望了张夏,老张还是不错的,一个做实事的人。

富弼点头,夔州等地区是宋朝最落后的地区,如今还是农奴制,朝廷也无能为力,甚至夔州西南有许多地区是宋朝的国中之国,它位于宋朝国内,可宋朝无法管辖,不能向哪里派出一兵一卒,对此朝廷采用了妥协的办法,任这些山区百姓自生自灭。否则一管,要派兵派将派官吏,也甭想指望这些落后贫困的山区给朝廷带来任何收益,还有镇压,打仗会花很多钱的,这些地区比李继迁当时在南河套的地形更复杂,打败他们容易,彻底击败难,朝廷大队人马来了,进入山区,大队人马走了,武装力量又出来了。可想他们自生自灭也不行,经常侵扰附近州县百姓。

郑朗没有过问,有人会去管,并且管得很成功。继续说道:“同样是山区,看一看王小bō、李顺谋反的地区,如今兼并现象如何?因为豪强都让他们杀光了。”

富弼倒吸了一口冷气。

“富兄,你不要害怕,我不是王小bō,仅是举一个例子。天下非是豪强的天下,乃是陛下的天下,所有百姓的天下,豪强仅是其中的一部分。虽然平民力量最弱,但他们人数最多,不是弱,是没有凝聚,一旦凝聚,力量不可想像。比如亭户,主要还是中小亭户。石介在江淮做了什么?将查没的盐田交给朝廷。我很不懂,为什么交给朝廷?难道它荒废了吗?为什么不交给中小亭户?”

“是啊,这是一个好办法。”富弼道。

“不错。”

“为什么他在江淮很难?”

“不仅是大亭户。”

“这就是做实事的困难,如大亭户,表面看是大亭户,岂止是大亭户,在他们后面,有相关包庇的官员,他们瞒了盐地,多余的盐又销往何处,sī盐!有sī盐就会牵连更多的官吏、大户与船夫,巨大的利益将会绞成一张密集的蛛网。江准盐场仅是全国盐场一部分,还有登密二州的京东盐、滨沧二州的河北盐、长清场的建盐、广南盐、川峡的井盐、河东的解盐,浙盐与淮盐仅是其中的一部分。石介却做的不好。”

重点是sī盐,两浙最严重的地区乃是温州。

想让大亭户妥协,那是不可能的。就是他们妥协,后面的人也不会让他们妥协。换谁,都不能深查下去,会乱的。石介也没有这个本事深查下去,查到最后,有可能连命都送掉了。但可以从内部瓦解。

“朝廷的收益,一是两税,二是商税,三是酒,四是盐。其他的税务还有,但占的比例很少,一亩盐地收益与一亩耕地收益相比,是耕地的多少倍?这等于是国家的根本所在,虽然牵连很广,但陛下会很重视,士大夫同样重视,只要石介掌控好这个度,朝廷会是他最大的支持。还有什么力量比朝廷力量更强大的?有,是天下所有的百姓,他们才是最贵的群体,是载朝廷这艘舟的水,但绝不是这几百家大亭户。”

说了这些,郑朗没有再说。

即便石介是一个只知道说呆话,梦话的书呆子,富弼不是。

可给了富弼的面子,道:“至于两浙的大亭户如何,过几天我给他一份名单,是苏、秀、杭、越、明五州的,至于台、温二州恕我无能为力。”

温州有永嘉、天富与双穗等特大盐场,产盐量很高,但因为临近海边,朝廷管制不力,sī盐现象更重,几乎所有官盐都卖不出去,非是收不到,收亭户也将盐交给官府,可卖不动。

当地几乎都在用sī盐,从盐场上转一转十文钱的成本也不足,可到了市场上即便销上十五文钱也有近半的利润。为什么老百姓要买朝廷二十几文钱一斤的官盐。

这是两浙,虔州的sī盐更严重,就差学方腊公开造反起义,到了虔州的官吏仅能唯唯诺诺,以免在自己任上不出事。若没sī盐,就没有这张网,石介此次也不会如此艰难。

“故难。”

“错也,也不难,其一,看一看全国兼并的地区,夔州等不必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