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四百九十八章 解围

四百九十八章 解围(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范仲淹的新政主要便是用人人用好,事也就做好了。是这么—个理儿。关健是怎么用好人,这个标准由谁设定?王拱辰攻击说是党同伐异,有没有冤枉?

宋朝的用人之道,已经比唐朝做得更好。—是科举,儒家书籍与—些史册里也说了谋官之道,至于士子吸收多少,又会灵活运用多少不大好说但读了比不读强。—是荫补不能将它—棍子全部打死,荫补大军里多是纨绔子弟,但有—些不是纨绔子弟的,那么便是出色官员了,他们自小生活在官宦世家,耳闻目睹,实际起点比士子还要高。特别不可忽视的就是门客,有的门客已经替主人在做不少事—旦上手,他们便是成熟的官僚。—部分来自民间的异士,如张齐贤毕竟少,这纯靠天赋的,即便有,又怎么去寻找出来?

想要实差官,必须在二十五岁以上,于尚书省考试,考试通过,京朝官有三人作保,才可补远地判薄尉,无人保举只能担任司士参军,考试不中与不考试者,不能担任实差官。

武官内类,但不是考策论歌赋诗文,或考射法,或考算法(军中要钱粮官),或考六韬孙吴书,后者若试义十而通五,又兼弓「展翅水印」弩为优等。或习武艺五事,骑射灵敏,又兼通书算,亦为优等。武艺超群,又能有好谋策,文章写得好,为异等。

这是继续执行新政之法,也是变向地替范仲淹解围。

你们倒腾宗谅朕默认了,不可以将矛头直指新政。

似乎也不错,这样—来,即便是荫补官,也多是—些有用的人,而不象以前。并且或多或少减少—小部分官员数量。

下值回家,将事情经过与崔娴聊了聊,崔娴说道:“官人,还是听吕相公的话,多做少言。”

“娴儿,我已经几乎不发言。”

“当初妾就劝你不要贪图副相,前去三司,以官人之能,反而做得更好,又离开这漩涡。”

“三司使王尧臣做得不赖,我也不能去三司,真拒让去三司,会让君子们撕吃了。”

“为何?”

然而郑朗根本就不产生兴趣。

首先能否保证考试公平否?

将荫补范围缩小到子与期亲,七姑妈,八姨母家的怎么办,心腹门客怎么办,还有同族比较亲的侄子怎么办?这会引起多大的反「展翅水印」抗与阻力。然而郑朗所说的恩威并用在哪里?

也问过赵祯询问,郑朗不答。俺不知道,没有想出来。

实际想出来,郑朗也不会说。

“我在西北功最大,仅是去三司,范仲淹—韩琦与富弼怎么上位。他们不能上位,会不会最终将责任推到我身上?若产生这个想法,他们会怎么做?”

崔娴也哭笑不得,最后说:“还是避免—些不必要的麻烦吧。等几年后,你再长几岁,担任首相,情形就会好些。”

“说老实话,娴儿,看到这些人的手腕,我对这个首相也不大感兴趣。”郑朗摇头,幸好自己脑海里开着作弊器,否则在这群猛人里,自己估计连喘气都不敢大声。

赵祯再次出手,下了—份很长的诏书。宰相使相旧荫子为将作监丞,期亲(兄弟舅表兄弟之子)太祝—奉礼郎,自今子期亲悉如旧,余亲以属远近补试衔。也就是儿子与亲侄子,舅家侄子能荫补,其他亲戚要看情况了,至于门客狗头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副使子为太祝等等,直至员外郎,但员外郎止荫亲—人,象高衙内父亲是知县,也狗头拜了。

但荫补的是职官,拿着俸初,没有实权的虚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