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九百零三章 融合

九百零三章 融合(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董毡不得不派出使者求降,提出了几个条件,向宋朝投降,听从宋朝指挥,但要保留在青唐城地区的地位与统治权。

因为保守派对章楶的抹杀,很长时间许多人皆没有注意到这一名将。直到郑朗临穿越前,许多人才从浩翰的史册里将章楶的战绩一点一滴的翻出来。少数人终于将岳飞、孟珙、李继隆、吴阶、曹玮、杜子昕、潘美、曹彬、章楶、狄青列为宋朝十大名将,当然这个排名也有错误,曹彬不行的,那时的南唐,稍有一些军事能力的,皆可以将南唐拿下,曹彬的功绩不在于拿下南唐,而在于不杀百姓。作为军事家,曹彬远不及韩世忠、王韶等人。又有人将章楶列为韦睿后第二儒将。这又有些高估了,作为儒将,章楶还达不到裴行俭的高度。

但在神哲二宗时代,章王二人的军事能力确实风骚无双。不论在北宋国内,或者在西夏与契丹,那怕延伸到交趾、回鹘,也找不出一个与之媲美的军事家。

章楶成名战是平夏城之战、奇袭天都山。在这之前。乃是赫赫有名有浅攻战术,司马光上台后,推倒新党的一切。数寨交还给西夏,甚至一度将熙河也还给西夏人,还是有人提醒,司马大人,你弄错了,熙河是吐蕃人的,不是西夏的,司马光这才中止。不然西夏都能轻松的得到熙河洮岷。

在这种局面下,章楶风尘朴朴地来到西北,迫于国内政局,他不敢反击,于是发明了浅攻战术,各路将领倚据前线各个堡砦,各自向西夏发起骚扰性的进攻,但不能深入,以防止中伏回不来。其实这种战术就是范仲淹庆历战争后奏折上所写的战略延伸版本。然而西夏人也不是吃素的,双方交战互有胜负。因此章楶又对浅攻战术进行了加强,于前线派驻各个哨所监视,又广布斥候打探敌人情报,保障每一次浅攻不会中敌人的埋伏,而敌人的每一次反击又能及时准备。

章楶的一些做法,郑朗早在几十年前就一一采用。这也是多次大捷的保障。

最后一放,就是西夏伤残的兵士,但他们没有享受那么好的待遇,随着梁乙埋逃到会州城,章楶带着大军押着这些伤兵,来到会州城下,耀武扬威一番,这才将这些伤兵丢在会州城外,返回龛谷。但在返回去时,带了一些投奔宋朝的部族,送到兰龛安置。

至于西夏人会不会替这些伤兵医治,郑朗不管的。这又给梁氏出了一个小小的难题,若不管,各族必有怨言。若管,不仅医治费用,重伤与残疾者,还要有一批安置费用,会使西夏可怜巴巴的经济雪上加霜。

同时种谊挨了一百杖后,再度出兵凉州。

种谊夺下兰州城,章楶替种谊挡了下来,但郑朗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得到兰州有利有弊,利大于弊。种谊与郭成这种勇武精神值得学习,但他们是郭成是种谊,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其他将领并没有几人能有他们的军事修养高度。如果一个个各自为战,必会引起种种不好的现象。并且郑朗对军纪最为看重,比王韶与章楶看得更重。

军纪有多重要,看看太祖的解放军,戚家军,岳家军,或者用李广与程不识对比,司马迁拼命地为李广父子喊冤,导致王昌龄写了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实际李广有多少战功?再比如李绩为了正军纪,专门杀女婿。

正是这种浅攻战术,使得宋朝在那十几年保守气氛中,前线未失。随后哲宗亲政,各个将士又得到了实战训练,素质一个个跟上来了,最终取得了辉煌的平夏城大捷。

史上浅攻战术乃是政局所逼。这时浅攻战术,乃是财政所逼。

这次兵出凉州是浅攻也是佯攻,不是真进攻,大军耀武扬威地渡过黄河,连克数堡关,来到凉州城下,逼迫西夏调动数万大军守卫凉州城,种谊这才带着一些投奔宋朝的六谷部,返回兰州。

种谊兵出凉州,兰州却在解散军队,各族的联军一一解散,但宋朝的官兵没有解散,种谊兵出凉州,燕达等将兵分数路,进入湟州,一路兵进胜铎谷,与郭成军队会合,向西攻打猫牛城。一路与王韶军队会合,向北攻打青唐城南方的溪兰宗堡。一路沿着河州向南,与溪巴温的军队会合,攻打董族。

在如此困窘的局面下,宋朝仍凶残的几乎将西夏十五万军队全歼,并且大肆动兵,直接影响到西夏人的秋收,短时间内西夏是无法反击了,甚至都不能做到自保,眼睁睁地看着宋军在会州与凉州肆无忌惮的横行。

郑朗还没有硬起心肠学习戚继光斩子,李绩杀婿,然而也不想以后宋军各将领出现错误的判断,因此将种谊抓起来,狠狠打了一百军杖。连郑苹出来求情,郑朗都没有听。

看着种谊打得皮开肉裂,诸将一个直咧嘴,冷汗涔涔。

然后种谊兵出凉州,戴罪立功。

这是一次佯攻,是章楶的主意。宋朝得到兰州,必会引起西夏人的反扑。但作为一名士大夫,章楶也知道今年财政情况很不好。可越在这时候,越不能保守,以浅攻代防守,影响西夏人的判断,逼迫梁氏接受西夏苟和派的意见。

郑朗听了章楶话后,笑了一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