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苏联归来(第2 / 3页)
陈兆军知道,这些话是不能当着人前说的,特别是现在还有一个人监督着陈兆广,不过这都不是问题。
陈兆军是想了就干的人,正好现在没他什么事,于是陈兆军连招呼都没打,一个人溜回了房间。他要给陈兆广写一封信,提醒陈兆广帮自己留意一些苏联的专家和好东西。
陈兆军在信上告诉二哥,让他多注意观察一些苏联高科技含量企业的科技人员的动向和一些设备情况,特别要注意的是关于飞机发动机、航空、电子、精密数控方面的情况,另外还有就是能源领域的发展。陈兆军知道,未来在能源上,将成为各国的焦点。
“老三忙什么去了?”张桂梅一会没注意到陈兆军,再看他的时候,不知道他跑到什么地方去了。
“哦,我刚才看到他进房间了。”李爱红刚进家门,无论什么事都很小心。
“李冰,让警卫员守在门口,今天什么人都不见!”
李冰一直在厨房里忙碌着,家里的气氛他已经感觉到了,所以陈兆广回来的时候,他根本就没露面。这会听到陈伟雄的吆喝,李冰知道,问题解决了。答应了一声,爽快的边在围裙上搽着手边的走出厨房
“李冰,辛苦你了。”陈兆广跟他打着招呼。
“不错,结实多了”走过陈兆军身边的时候,李冰在陈兆广肩上砸了一拳。别看李冰比陈兆广大不了几岁,不过在礼节上,陈家的孩子都得叫他叔叔。再说,别看他在特一师里要说军事技术算不上排得上的,但是要比陈兆广他们都强得多了。
跟着陈兆广来的同志显然也是知道李冰的,对他的出现并不意外,但也没多说什么,只是礼貌的点点头。
“不要理他,估计是没人离他不高兴了。”陈伟雄今天的心情挺好,其实他刚才是看着陈兆军进房间的,虽然他不知道陈兆军去忙什么,但是他不愿意管他。在陈伟雄看来,今天陈家的主要工作就是让陈兆广能在家里好好的吃顿饭,无论如何都要让陈兆广感到家庭的温馨。
在陈家,有点什么高兴的事,最喜欢的就是包饺子了。按照北方人的说法,好吃不过饺子,一家人围做在桌边,一边包着饺子,一边聊着家常话,倒也其乐融融的。刚才陈兆广说的大家都听明白了,谁都知道重要的团聚机会很难得。大家都尽量避开这些话题,只是说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事,陈兆平刚搞完的婚礼成了最热门的话题。
陈兆军时不时的想插上几句话,都被大家打断了。因为这个时候可不是突出他的时候。没办法。他只能一个人郁闷的坐在沙发上,摆弄着陈兆广的马卡洛夫9mm手枪。其实不是他想偷懒,躲着不跟大家一起包饺子,而是因为他的水平太臭,包出来的饺子太难看,直接被家人开除了包饺子的资格。这也不奇怪,他是老儿子,平时张桂梅就舍不得让他干什么,反正两个哥哥比他大那么多,有他们两个,现在又有了李爱红和李冰,包饺子的事就轮不到陈兆军了。
陈兆军一边听着家人谈论着最近家里开心的一些是,一边漫不经心的玩着陈兆广的马卡洛夫9mm手枪。当然,他已经把子弹都退了膛,这点安全方面的常识还是有的。看着这支苏联1951年装备部队的手枪,陈兆军颇多感慨。别看现在苏联经济水平每况愈下,可是它的科研水平还是非常高的。就拿这支30年前设计生产的手枪来说,一直到现在来说,它的设计思想和技术含量还是我们无法媲美的。在苏联,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可惜的是,到几年以后,大量的科技人员将由于苏联的经济崩溃而面临生活上的巨大压力。许多原来设计火箭导弹的专家成了街上的小商贩。陈兆军真后悔,要是自己原来多看点书,学点都行,也许就不用像现在那么犯愁了。哪怕精通一门也好啊。
要是能把苏联的那些专家给拐来该有多好?中国的发展就可以省不少力了。可关键的是要知道该拐谁。
陈兆军靠在沙发上发了一会的愣。突然,陈兆军的心思转到了二哥陈兆广身上。他现在不是在苏联么?苏联这几年正想跟中国搞好关系,陈兆广他们一定有机会参观大量的苏联高科技领域的科研机构,这个时候,那些人还不算难过,可是再过两年,自己的手上也有钱了,他们那些人也过不下去了,岂不是最好的动手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