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天外飞叉(第2 / 3页)
小葱就直接咬着吃,生姜则拍成末,用醋调了一大碗,里面再化上一些盐面,调味汁也就算完成。
车老板子挑选了五六条半斤多的鲫瓜子,洗净之后扔到锅里,又撒了一把盐,然后就慢慢咕嘟着。
悠远的渔歌传来,比起刚才田中一夫唱得拉网小调要好听的多。只见车老板子划着木筏,渐渐从远处归来。木筏上面是两个大姑娘和一个小姑娘,水清人俏,渔歌缭绕,颇有几分诗意。
至于那条大胖头鱼,已经被王三炮收拾干净,鱼头斩下,被胖子收藏,这家伙要是用来炖汤,肯定是大补。不过现在的锅小,只能回家再说。
“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舱,啊啦赫拉赫呢哪嘞呀——赫啦哪呢赫呢哪——”
拔出刀子,王三炮就开始削鱼片,大鱼无小刺,用来生吃最好不过。只见刀子上下翻飞,雪片般的鱼肉就一片片飞舞起来,落到旁边的盘子里,看得田中一夫直眼晕:就凭这手,要是到我们国家的鱼生馆,肯定受到最高待遇。
“田中先生,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脍炙人口’,炙是烤肉,脍是什么?答案就是生鱼片。我国的教育家孔子还有一句话,相信您一定听说过,叫‘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意思是说,生鱼片要切得越薄越好。在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过‘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就是说到了秋风起,鲈鱼肥,是吃生鱼片的时候,我不干活了,我吃生鱼片去。”
“你们都坐稳喽。”车老板子嘴里叮嘱一声,手中就出现一柄两米多长的鱼叉,寒光一闪,鱼叉没入水中。
大辫子笑吟吟地望着田中一夫,娓娓道来,引经据典,叫旁边的几位中国人暗暗叫好。
“胖叔叔,小心哪,别被大鱼拉到水里。”奇奇脆生生地喊着。
“行啊,比我这个大学生学问都大!”胖子也不由对大辫子刮目相看。
胖子连连摇头,王三炮的枪法没问题,可是一枪轰下去,估计鱼线肯定也断了,还是得不到大鱼啊。
胖子则负责准备调味品,听说今天要来南洼子,胖子就想起上次吃生鱼片的事,颇有些回味,于是就着手准备。
王三炮手里拎着猎枪:“真急人,要不我一枪崩死它,然后再拽。”
最关键的芥末却没有,于是就用葱姜来代替。因为鱼片性寒,所以一般都要同时吃些暖胃的东西,无论是芥末还是葱姜,功效都是相同的。
拉上来一丈多远,水里又开始扑棱,而且比刚才还要猛烈。吓得胖子连忙又放松鱼竿,重新回到相持状态。
“咔嚓,咔嚓”,樱田雅静举着相机,给胖子来了两张特写,他挥动鱼竿,鼓着两腮的模样,好玩又好笑。
田中一夫默默不语,低头沉思,大辫子的话不可反驳,可是却又偏偏和他从小所受的教育相悖,弄得他也糊涂了。
车老板子明显加快了划船的速度,木筏贴着水皮,飞一般漂过来。
其他人则开始忙活,现在已经过了中午,大伙的肚子还真都饿了。就在草地上架起两堆火,一堆烤鱼,一堆熬汤。大家一起动手,七手八脚收拾鱼。刮鳞、开膛之后,把要烤的鱼切成两半,穿上铁签子,大伙围着火堆就开烤。
胖子却没这份闲情逸致,扯着嗓子喊道:“老板叔,快来帮忙,我弄到大鱼啦——”声音比那个“赫啦哪呢赫呢哪”还要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