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武侠仙侠 >崇祯七年 > 一五八 射

一五八 射(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当初董策因为手头上的耕地不多,对家奴们实行的也是和磐石堡百姓一般的分配方式,只不过略有增减——去掉了作为永业田的桑田,每个男丁分租地田二十亩,女丁十亩,耕牛二十亩。他手下家奴一共十二户,六十七口,男丁三十七口,十三岁以上丁男的二十九口,丁女三十口,十三岁以上丁女二十二口,每户一头牛。按照这个法子分的话,差不多要分掉一千来亩地,而当董策从镇羌堡回来之后,立刻就又发布了一条命令——开荒令。

但凡是安乡墩周围的荒地,手下的家奴们只要是行有余力,都可以去开垦。董策不管这些抛荒的耕地原先是谁的,他只知道,从此之后,这就是他家的地了!

在边镇就是有这么个好处,由于这里并不属于任何县治的管辖之下,因此田地都是属于军屯的性质,并没有地方官来管,占了也就占了。不像是内地,基本上所有的耕地在县衙都有注册登记,你瞧着是一片荒地,保不齐儿几十年前就是肥田,最近才抛荒了的。说不定你把这地开垦熟了,人家原主儿就回来索要了,最后是一场空。

所以内地占田,平添了许多麻烦。

现在安乡墩周围,已经完全成为了董策的私田。

在安乡墩外,训练场东南的方向,差不多一里远,是一片平缓的丘陵,上面密林遍布,丘陵下面则是一大片空地,其中三面被丘陵挡住了,唯一的缺口便是西北面儿,正冲着安乡墩。丘陵和安乡墩之间是一大片耕地,这会儿正有不少董策的家奴在地里耕作。

从这个方向看过去,能瞧见在安乡墩所在的土丘下面,一个个密集的窝棚。

那里,便是董策家奴们的住所,而耕地,则是主要集中在安乡墩的东北和东南方向,有一条小河从这片地里横穿过去。河流很窄,不过是两丈来来宽,水也不深,也就是刚到膝盖的样子,河上摆着几块大石头,平素行人便从上面过河。董策等人日常都是骑马往来,直接就从河里踏过去。

水量虽然不大,但是给附近的这些田地提供灌溉是足够了。大约在两个多月以前,这条河周围的数百亩良田,全都是属于镇羌堡和十里铺的一些官员或者是其家眷的。

但是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

这片丘陵中的空地占地面积很大,足有百丈方圆,这会儿在缺口那个位置拉了一道六尺来高的木头栅栏,把缺口挡住了。

这会儿空地上人嘶马喊,大是热闹。

董策正在这里训练家丁骑马。

自从那一日董策回来之后,说要改变训练方法,众人商议了许久之后,终于是拿出来一个章程。

安乡墩是十里铺,乃至于整个镇羌堡麾下这数十个墩堡中下辖耕地面积最大的一个,足有一千五百多亩,盖因十里铺周围都是广阔的平原,便于开垦,而且还有充足的水源。这一千五百亩地中,按照官场的规矩,有一百亩是属于墩中的公产,其实也就是谁当甲长这就是谁的。还有一百多亩属于墩中的军户,剩下的那一千三百多亩地,则都是属于各级官员的。

不过现在十里铺是董策的地盘儿,镇羌堡被一番大清洗之后,官员死伤狼藉,然后董策回来之后,便立刻把他们在安乡墩拥有的田地给占了。

而且他并不打算还回去,现在在镇羌堡,董策也算得上是有头有脸的人物,都知道他是兵备道大人刘的亲信,便是现在暂代的镇羌堡守备也得小意巴结着他。没有几个人敢来得罪他,仅仅是为了这些算不上多么丰饶肥美的田地。

再加上墩中的军户都已经在磐石堡分了地,这安乡墩的地比磐石堡要贫瘠不少,是以都不打算种了,便舍弃了下来。

现在安乡墩的这一千五百亩地,全都姓了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