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火爆明星 > 第一章 虎形拳术

第一章 虎形拳术(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虎形拳》是仿效猛虎扑食、跳跃、奔串等动作结合武术中的技击攻防创编而成的。”

“其主要特点是以形为拳、以意为神、以节发劲、以气催力、拳势凶猛、颈喉用颈极其强烈,发劲时怒目强项,虎视眈眈,有怒虎出林,两爪拔山之势。”

“《虎形拳》套路短小、简练、紧凑,步型、步法偏小,以三七步为主。”

“手型上多用爪,讲究手指的功力,多短打硬功。”

“上盘以封门户为主,先守后攻,动作紧凑。”

火爆明星

笔趣阁 【 】,无弹窗,更新快,免费阅读

“《虎形拳》是一种地方拳术,也称虎桩,是清朝乾隆年间,闽省福县口村人‘李元珠’所创,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李元珠自幼习武,精于牛法、狮法等诸多拳艺。在此基础上,仿虎之形,取虎之技,贯之以理、融为拳意,精心创编出《虎形拳》……”

“李元珠晚年将《虎形拳》传授给‘郑登光、李昭北’二徒,郑登光擅长‘虎腿’技艺;李昭北深谙‘虎爪’绝招,至今闽省民间还流传‘登光脚、昭北手’之说。”

“下盘步型步法以稳健著称,要站桩步。拳谚讲:‘桩步熟练纯习,做到气沉丹田,强若不倒之翁。’”

“虎桩分‘静桩’与‘动桩’两种,动静结合,静时要有虎踞之势,动时要似猫之灵巧。身型多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身法上要求做到吞、吐、浮、沉,劲由腰发,催达指尖。”

“习练中讲究外练身、基、马,内练精、气、神,其中最注重气的配合,运用丹田之气,以意导气,力随气出,做到形、气、劲、意的完整统一。”

“攻防上强调手法多变、脚步多移,逢桥断桥,无桥造桥,逢空则补,突出近战短打,防中带攻,明防暗攻,以刚制刚。同时还主张见力借力,见力化力,硬中见柔,出手真硬,化手真柔。”

“腿法上运用谨慎,起脚三分虚,无搭不起脚。”

“1897年,东洋‘上地完文’来福州跟随《虎形拳》的一代宗师‘周子和’学拳达十三年。回国后,将《虎形拳》与流行东洋当地的拳术融汇结合,演变成今天的《上地流·空手道》。”

“虎是中华人心目中的‘万兽之王’。据说只要虎啸一声,则万兽臣伏。猛虎穿林而过时,则风云变幻,山岳震动。”

“当然,上述有关虎的描写,只是文人的夸大其辞,不足为信。”

“不过,虎身形巨,气大雄浑,一起一扑,能于寻丈之外猎取其目标之物。尤其一双虎爪更具惊人力量。”

“是以《虎形拳》讲究刚烈威猛,马步沉实,跟《龙形拳》及《蛇形拳》之柔中异其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