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母亲之河(第2 / 3页)
出湖后,莱茵河流经其温特塞(untersee)狭长通道。自此,莱茵河折向巴塞尔的弯曲处;在这中间,它是瑞士-德国间的界河;不过在莱茵河畔施泰因(stein am rhein)以下的地区却是例外,这里边界有所偏离,因之沙夫豪森(schaffhausen)处的莱茵瀑布完全位于瑞士境内。莱茵河在阿尔卑斯山脉前沿地区和黑森林地区之间,流势逐急,水道过去被湍滩所阻碍,现已修起几座河堰(水坝)。
在此地段,它纳入源于阿尔卑斯山脉的支流--图尔(thur)、特斯(toss)、格拉特(glatt)和阿勒(aare)诸河,并与来自北方的武塔赫(wutach)河会合。
从7,500年前开始,潮汐的状况及水流与现在相当的类似。
海平面上升的频率已经下降,主因是莱茵河沉积与海岸持续隆起:至少在7,000年以前,海岸线与现在相当类似。在北海的南部,因为地层构造的沉积,海平面仍然继续上升,100年上升约1-3厘米(最近3,000年上升1米)。
全新世在全新世开始之后(11,700年以前),莱茵河进入冰河时期所遗留下来的山谷。
随着荷兰地区海平面继续上升,全新世莱茵河-默兹三角洲于8,000年前开始形成。同时代的绝对海平面上升和地理构造的沉降对于三角洲的变化造成强烈的影响。
人类的影响于3,000年前出现在三角洲地区,因此土地清除情况增加(铜器时代的农业活动),莱茵河在高地地区(德国中部)沉积情况快速增加,三角洲面积增加速度也因此变快。
第2个阶段稍微比最后一次冰河期极盛时期(last glacial maximum)还早。
在这时期,下莱茵河往西流,通过荷兰,延伸西南方通过英国运河,最后注入大西洋。英国与以色列运河与大部份的北海变成陆地,主要是因为当时的海平面比现在低约120米。
在最后一次冰河期,现在莱茵河大部分的源头并非位于冰层下方,虽然它的来源无疑是冰河的水。
冰河时期冻土层的植物与动物群从亚洲延伸越过欧洲中部抵达大西洋。
在最后一次冰河期极盛时期,当时冰棚覆盖在斯堪的那维亚、波罗的海、苏格兰及阿尔卑斯山,于是冻土层自然分布在这个区域。黄土或是被风吹拂的尘土越过冻土层,沉积在莱茵河谷与四周,导致土壤相当适合农耕。
目前瓦尔河和下莱茵河是透过鹿特丹附近的前默兹河口流入北海。莱茵河分支艾瑟尔河流向北方,进入艾瑟尔湖(艾瑟尔湖前身为咸水潟湖,但是自从1932年以来逐渐成为一个淡水湖泊)。
莱茵河的水量被划分为三个部份:瓦尔河(占有6/9的水量)、下莱茵-莱克河(占有2/9的水量)和艾瑟尔河(占有1/9的水量)。
莱茵河起源于瑞士的阿尔卑斯高山之上,有两条源流,即前莱茵河(vorderrhein)和后莱茵河(hinterrhein)。
前莱茵河发源于托马湖(lake toma),然后向东流经迪森蒂斯(disentis),至库尔(chur)上方的赖谢瑙(reichenau),与来自南方的后莱茵河会合。
在库尔下方,莱茵河离开阿尔卑斯山脉,首次形成瑞士和列支敦斯登(liechtenstein)公国间的界河,然后注入康斯坦茨湖(lake constance),因水势和缓而形成三角洲。
当欧洲西北部在22,000年前缓慢地开始暖化,冰冻的底土及阿尔卑斯山延伸出的冰河开始融化,冬季的积雪也在春季融化。
大部分都进入莱茵河的周围,下游河道因此增长。快速的暖化与植披转变成开放的森林开始在13,000年前。
大约在9000年前,欧洲已经完全是树木丛生。
随着全球的冰覆缩小,海洋的水位升高,英吉利海峡与北海再度被水淹没。冰雪融化后的水流入大海,陆地的沉积被水淹没成为欧洲的海岸线(海侵)。
大约在11,000年前,莱因河河口位于多佛海峡。北海的南部仍然存在一些陆地连接欧洲大陆及英国。大约在9,000年前,海平面上升后,这个连接遭到阻断,并影响人类居住的分布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