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美梦设计师 > 第356章:巧克力王国

第356章:巧克力王国(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家拥有差不多一百年历史的公司现在已经将它的声誉影响扩大到了亚洲:在香港、上海和北京的四星和五星级酒店里的厨师和甜品师们被邀请到坐落在施维茨州和seewen之间的nietenbach的公司培训中心(condirama)来。

根据统计,瑞士是世界上巧克力消费量最高的国家,最高记录为2001年人均消费巧克力3公斤。

2002年80%以上被消费的巧克力是牛奶巧克力,10-12%为黑巧克力,3-4%是白色巧克力。

2002年在瑞士生产的巧克力产品半数以上都出口国外,其中很大一部分(23%)出口德国;其次则是英国(12%)、法国(11%)和美国(6%)。

瑞士是一个面积只有41万平方公里、多山而且拥有许多奇异珍奇植物的小国家。

windhab说,以这种新方法制成的巧克力不仅拥有更强的稳定性,而且其冷却过程也被缩短。因此目前巧克力厂中50米长的冷却道将可以被缩短10倍以上。

这一结果对保守的巧克力工业界也具有很大说服力:世界范围内已经有12家大型巧克力制造商引进了这种由瑞士bühler集团公司出产的制造可可油结晶样板的仪器“seedmaster”。

食品工程师们同样希望改善牛奶巧克力中奶粉的微观结构。

一般的奶粉都是多孔性质地,非常吸油,所以对巧克力在口中的融化性有所影响,因此应该被另一种纤维质奶粉取而代之。

尽管目前所做的试验结果良好,但是直至改良后的巧克力上市还需一段时间。

然而气温却与热带炯然不同,用于生产巧克力的可可树在瑞士根本无法生长。

为了在生产的最后阶段能够判断,制成的巧克力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需要资深人士对其进行品评。

重要的是:巧克力的口感,这是巧克力在舌头和上腭留下的一种感官上的印象,包括坚硬程度、融化性,当然还有味道。

为了避免品尝过程中注入过多品尝专家的个人主观意识,品尝工作一般都由数人承担。

尽管如此,一向更注重客观测试方法的技术工作者对此依然不很放心。许多大型巧克力厂都已经开始对巧克力进行精细的仪器鉴定,但是断定巧克力好吃与否,人的味觉总是要比“电动鼻子”更有说服力。

瑞士巧克力渐渐丧失了很多它曾拥有的美誉。施维茨的max felchlin公司则准备以己之力赢回这昔日的美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