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步步高升 > 第389章 入常之后第一弹

第389章 入常之后第一弹(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孙伟铭不动声色,心中却是暗呼不好,因为自己被动地陷入了围剿之中……

孙伟铭不动声色,闭上眼睛,陷入沉思。

但是,东台政府对那些中低端人群的外来人口子女却没有考虑到,这些人群的收入并不是很高,在城市的幸福感原本就很低,再加上子女到达年龄之后,无法低成本入学,如此一来,便对城市的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

现在东台政府对于外来人口的关注,主要是对第一种人群,在住房、子女就学上给与一定的政策补助。比如博士学历的人才来到东台工作,政府会提供专家楼,子女就学也优先考虑。

周五下午,常委会上,邢继科交出了一份关于《关于外来务工子女就学问题的解决方案》,这让孙伟铭一种颇为意外,因为邢继科很少在常委会上如此积极主动。

孙伟铭脸上露出恍然之色,道:“招商局与一批企业关系很好,寻求十来万的资金支持还是很轻松简单的。不过,方志诚这个口子不能轻易开,以后如果经常有人上访,难不成都要用钱来处理吗?这是一个不明智的方法。”

这是一个事关财政、教育的政策性问题,方志诚脑海中早就有这个想法,一直没有予以实施,正好通过今天的风波为契机,再提交这个议案。

邓洪国在旁边满腹怨言地附和道:“我就是这么考虑的,先将那些外来务工人员拖上一拖,届时再给他们减免部分择校费,让学校接受学生。现在倒好,方志诚这么做,让我以后工作难办了。外来务工人员遇到子女无法上学,那就来政府闹吧,因为我们开了先河。”

政府并不存在倒贴亏损,只是作了一个税收再分配的动作,将这些税收提前补贴给了学校。择校费看似很多,但对于一个企业的盈利而言,只能算是九牛一毛。企业家为员工解决了子女就学的问题,如此一来,还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留住员工,一举多得。

王靖染提议道:“老板,要不,以此事为由,给方志诚一个处分?”

外来人口分为三类,第一种人群属于高素质人群,他们站在城市食物链的顶端,投资企业或者在企业中承担管理、研发等职务;第二种人群属于中低端人群,他们主要承担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第三种人群是外来旅游消费人群,这些人流动性比较强,但是支持城市扩大规模,不可缺少的力量。

“各位,本周出现了一次影响严重的上访事件,想必大家都已经听说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的问题,已经迫在眉睫,我们必须要正视并且处理。此事虽然告一段落,但我们还得深思原因,防患于未然,所以请大家看一下这份解决方案,群策群力,将方案完善好。”邢继科主动抢过了在话语权。

城市能否快速成长,关键还是在于人口,有了人,才能消费,才能生产,其中外来人口更是重中之重。

随后,众人翻了翻那份方案,孙伟铭正欲说话,段暄抢先一步说道:“方案我看了,还是很有想法与创意的,伟铭书记,您认为呢?”

如何处理外来务工子女就学的问题,方志诚心中早就有一番算计,如果按照现在东台的发展速度,外来务工人员在三到五年内会涨七八倍,现在的教育资源根本无法满足未来的需求,所以方志诚一直盘算着该如何推进东台县的教育改革。

所以方志诚考虑,择校费一样必须得交,但羊毛并不一定要出在羊身上,可以从企业入手。外来务工子女的择校费可以让企业进行代缴,然后企业可以在年底以税收返还的方式,对这部分资金的额度进行免税,也就是说,最终是政府利用税收帮助这些外来务工子女免除了择校费。

孙伟铭摇了摇头,道:“怎么给处分?方志诚用自己的方法替老百姓解决了问题,处分他的话,不符合逻辑。”

外来务工子女想要进入好的公立学校,必须要给与一定的择校费,这部分费用是给学校用来增加因为学生增多的基础设施及教师工资,想要免掉这个费用难度很大,因为学生变多,资源不足,必须要增加费用,而且这是全国教育行业的惯例,不是说免就能免的。

邓洪国沉声道:“虽然不给处分,但在常委会上,我认为老板你还是要点名批评一下他的。”

教育资源是无法完全公平的,而且教育局并不属于方志诚管理,所以他只能另辟蹊径,通过其他策略来平衡教育资源。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