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2章 官场总难分敌友(第2 / 2页)
方志诚现在手中掌握着杀手锏,不仅牢牢掌控着高技术产业处、发展规划处等部门,而且还兼任挂在省府办公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的职务。
褚始源望着方志诚,不禁想起了十多年前的自己,那时候他也是一腔热血,进入发改委之后,想要大展拳脚,但不知不觉,他现在已经磨灭了热情,如同机器般工作。
方志诚没有抽烟,而是埋着头在笔记本上不时地记录一段文字。这是方志诚的习惯,他并不是不抽烟,但在开会的时候很少抽烟,在担任宋文迪秘书时养成的。习惯成自然很难改变。
褚始源感慨道:“年轻真的很好,你其实就是淮南的那股活力源头。放心吧,我会支持你的想法。至于沈主任那边,我也会主动与他沟通。老沈那人我了解,在原则性问题上,他绝对不会犯糊涂。”
让沈寒春感觉意外的是,方志诚担任副主任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已经在发改委站稳了脚步,这种强大的适应能力,让感觉可怕,而且发改委还不是一般的部门,你想具备核心竞争力,那是很难凝聚的。
沈寒春眼中闪过一道寒芒,褚始源这句话看上去没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其实是点出了当初沈寒春一度引以为傲的“蚂蚁群经济效应”。在当时的政策引导下,很多个人开始创业,建立作坊式企业,类似蚂蚁群支撑淮南的经济发展。
方志诚点了点头,道:“人是会改变的。我跟沈寒春接触不少,原本以为他的心胸足够开阔,但了解久了之后,发现他还是有狭隘之处。”
褚始源将烟头掐灭,缓缓道:“现在淮南的经济结构有个特点,那就是以私人作坊为主的小企业非常多,大多数是家族企业,他们主要从事基础制造工作,没有技术含量。经济结构转型,那么这些小企业该何去何从?”
褚始源分析道:“人到了某个位置,其行为会因为利益所影响。不可否认,沈寒春曾经是个天才人物,但他毕竟被冷落多年,心中积累了太多对权力的欲望。你和我现在走在一起,威胁到了他,所以他才会表现得谨慎。”
新闻结束,沈寒春扫视一圈,缓缓道:“今天召集大家来观看新闻,主要是探讨我省下一阶段经济结构的调整。明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大家已经将各自分管的部门形成规划纲要呈交上来,我也仔细看过,只能说沉稳有余,进取不足。所以在原来的基础上,要做到精益求精,做到进一步完善。具体方向性,大家从刚才的新闻上应该能获取灵感。”
如果褚始源主动出面与沈寒春商量,问题还是能迎刃而解,不过方志诚知道自己和沈寒春会因此越走越远。对于那个满脸皱巴巴的沈主任,方志诚心中还是有些感激,毕竟若不是他,自己的发改委之路,绝对不会这么轻易。
会议室空调的温度开得很高,位于中央的液晶电视上正播放着一号首长参观深州经济开发区众多企业的新闻,里面烟雾缭绕,发改为主任们大多数都是老烟枪,一支接着一支,偶尔低声交流几句,但总体上还是保持安静。沈寒春叼着烟,眼角不时地瞥向方志诚,他最近这段时间很关心方志诚的动向,与褚始源走得很近,让他感觉到诧异和担忧。毕竟褚始源在发改委对自己的威胁很大,远远超过任何人。
官场总是这么难分敌友。
官场就是如此的变幻莫测,前一刻方志诚还和沈寒春关系相处得融洽,与褚始源水火不容,但此刻却截然相反,和沈寒春站到了对立面,和褚始源在促膝长谈。
态度明朗,目标明确,对于产业结构的布局将更多地关注新兴产业。
方志诚打量着褚始源的办公室,没有太多的装饰品,可以看得出褚始源没有太多的追求,从某种意义上,他和赵国义是相似的人,对物质要求很高,投入到工作之中会很疯狂。正因为他的经营,当初江永在发改委各种改革,发改委还能保证大局不变。
从一号首长此次视察深州的情况来看,中央非常重视新领域经济的开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企业都属于创新性,企业的规模不一定大,但在经营的领域一定是名列前茅。
方志诚叹道:“现在全省官员都沉浸在一种莫名地满足感之中,认为淮南在三十多省处于绝对地领先地位,但事实上却比浙源、南粤、燕京、云海缺失了些什么。社会在发展和变化,淮南因为底子好,地理区位优越,所以处于领先地位。但谁也不知道未来的变化,淮南必须要注入活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