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 > 657科学技术奖项的设立

657科学技术奖项的设立(第1 / 1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大学院校的教授们的报告也有这层意思,尚文认为十分有道理。便决定设立秦国专门的科学技术奖项。但是在具体的奖项和颁布时间上,尚文参考了后世和目前的情况作出了重大的调整。颁布的奖项扩大到教育方面。主要是能够成功引导的教育方法。此外。还有还有就是颁奖的时间。定为四个季节。因为如果一年一次的话,将很难平复其他的科学技术。种类方面也要增多。

秦国正在经历一个科学知识超级爆发式的增长。几乎是在两年的时间,秦国走过了需要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科学知识积累。尚文看到这份报告回头看看以前的时候,这才意识到秦国的科学技术已经发展这么快了。

虽然在理论上相对的滞后。成果方面却大的惊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科学和技术之间的差距分离。这种情况正在限制秦国成果的进一步放大。

科学是利用已知的科学理论技术向未知区域探索。这需要一个知识的积累。这也就是意味着秦国要在资金智力方面投入更多。而技术,则不需要需要这些。而是通过一定的技术经验可以得到。这个经验来自不断的重复,修改等方面。这两者的差别非常大。

现在秦国的科学成果很大来自于技术经验。比如电力方面。秦国的产业工人们发明创造了很多新鲜玩意。比如电动缝纫机。电锯。硝酸铵出现之后,秦国出现了干电池。干电池的出现让秦国有了便携式手电筒。等等这些都是人们依据经验所得。

但科学技术专利局的这份报告用数字显示了秦国科学技术成果正在降低。这个降低虽然暂时看不出来,但隐隐约约让秦国的专利局工作人员感到了担忧。这种只重视成果,忽视了科学理论的研究让秦国开始出现了某种科学技术上的隐患。尚文这就不得不重新审视一下这个局面。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

楚国事实上也在面临一场潜在的经济危机,掌握原材料的楚国必须大量出口这些原材料才能完成其价值,楚国处于一个行业的下游。而秦国处于一个行业的上游。秦国的工业需要大量的廉价矿产资源。这些资源目前来看主要集中在楚国的长江以南。这就形成了两个极端。

这些贵族们自然清楚目前的局势。不过他们不懂得战略,而是都有自己的小算盘。他们都在计算自己利益的实际得失。

很显然,这次接触仅仅是一个开始,也不可能一下子达成某种意义上的协议。不过,只要有这个开始就可以了。接下来。只要多接触自然而然,秦国就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

就在秦楚两国第一次秘密接触的时候。一项提议提交到了尚文的办公桌上,办公助理将这份文件排列到首要的位置。

时间。秦国最缺乏的就是这种时间积累。特别是越往后,秦国这种科学技术积累越重要。尚文是理工科出生,自然知道要想完成一项科学技术成果后面所需要了解的技术积累。这种积累是需要长时间才能完成。

事实上秦国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转折阶段。虽然秦国的科学技术方面有绝对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却有很大的潜在因素。秦国有着极为偏激的功利主义,秦国总希望在短时间内,花费最少的资金,最好能够一次性成功的成果。这一点在军事武器的革新上就能体现。

但越是这样,秦国的潜在隐患就越大。尚文觉得秦国现在的处境和美国电气革命时的处境非常的相似。虽然发明大王出现在美国,很多创造性的发明都在美国,但这种发明只是贴近生活的发明。但重大的科学技术理论却出现在欧洲。比如著名的相对论。美国虽然也有几项拿得出手的理论成功。比如液体火箭。但最终的成果却在欧洲。特别是德国。德国是一个非常重视教育的国家,而且很多重要的科技技术都在德国,如果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话,美国不可能有这么快的技术发展。

核技术,现代火箭技术,以及各种先进技术均来自德国的科学研究。而德国的研究则付出了很长时间的研究时间。这个研究时间就包括了无数次的技术实验,资金投入。材料改进。秦国需要的时间。潜行的研究一些可行的理论然后逐渐向前探索。

想到这里,尚文认为有必要改变秦国目前这种偏激的做法。也就是说,要让科学研究静下心来。而不是沉迷于短期研究成果,要在这种研究成果基础上更深一步。市场的需求总是那样的盲目,扩张,追求最短时间,最大利益。而政府应该及时的引导一下。否则将会出大问题。

这是一份咸阳几家大学的教授们联合提交的报告。这份报告的内容就是设立专门的科学技术奖项用来鼓励秦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尚文又命助理调集一下秦国科学技术专利局的资料比对一下秦国。

说实话,尚文自己也觉得应该设立一个像诺贝尔奖一样的科学奖项用来鼓励那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因为该奖项的设立将有助于推动秦国的科学技术发展。

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实就是秦国教育事业的成功。如果没有教育事业作为基础,那么这个科学技术的上层成果就无法转换。这一点尚文认为的确是该提到了日程上来。而且是马上。

正好秦国科学技术专利局也提交了一份了相关类似的报告。这个报告主要是和两个报告综合起来就能看出秦国科学教育发展速度。

秦国的基础教育全部是免费式的。也就是说,秦国政府会掏出一部分钱让秦国的孩子上完高中。但大学,也就是科学技术进一步的研究。则需要的则是学生自己完成。显然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但秦国有各种企业。这些企业的技术人才八成来自这些大学院校。少部分来自社会。这说明人才培养开始集中到了大学院校。企业对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程度推动了技术快速发展的续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