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滨州之变(第3 / 4页)
推荐小说:
现在朝中大臣都知道唐帝启用王潜的决心,是绝不会答应刘友舟的要求。
“余相,你的意思呢?”
如今已是朝廷左相的余天正,此时也是眉头深锁,沉吟半晌后开口说道:
“这件事着实有些棘手,倘若现在对刘友舟用兵,将会大乱朝廷的计划,以臣看来,最好还是和平解决此事才是上策。”
“参见皇上!”
“都免礼吧!”
唐帝说罢,便让海德旺将塘报传给诸位阁臣一一看了。
“这齐王李熠是什么意思?他身为李氏族人难道也要谋反吗?”
康王在朝堂上看完塘报,也是雷霆大怒。
而最主要的是刘友舟在滨州经营多年,对外号称握有五万精锐。
自唐帝登基以来,太后便在内地及边境重镇设都督府,负责一个地区的军政事务。
元福七年,全国共有都督府二十七个。
自元福十年并为十三个,按辖区人口,分为上、中、下三等。
上都督府,也就是所谓的大都督府,全国共有五个,分别设立在益州、凉州、荆州、朔州,以及滨州。
这些日子以来,他一直在忙于两淮盐税的事,其中就牵连出好多关于齐王勾结盐商的案子。
当时康王还曾向皇上请旨说,要不要对齐王网开一面,毕竟这是李氏族人,怕把李熠逼急了。
可唐帝当时给出的旨意,就是不管是谁,都严查不误。
兵部左侍郎马常波也是捶胸顿足,愤愤道:
“还有这篇檄文里,竟然说要让武安侯交出兵权,退出朝堂,不得插足军事,这简直就是将皇上的旨意当耳边风。”
中都督府和下都督府,全国加起来则是不下五十个。
这几乎已经囊括了唐国所有的兵力。
眼下正是北伐大军出征之际,谁曾料想后院起火。
唐帝立刻召集几大主要阁臣入宫商议。
很快左相余天正、康王以及各部大佬联袂入宫陛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