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入京、争银(第1 / 6页)
朱厚照听得懂他的意思,“知府以下的官员,朕允你当场决断之权,知府及知府以上,你可一并处置,只需上疏告知朕一个理由即可。”
“臣,谢过皇上。陛下,臣仍有不情之请。”
因为变动的人不会少,吏部多多少少会有些动作,这种动作掩盖不住,消息也不胫而走,再加上去年的前例在前,所以自然让许多官员非常在意。
自然的,正德二年的述职,便不是简单的述职。而是要在皇帝面前分出个高下。
朱厚照则十年如一日的以实务为先,如同去年一样,他不会强行要求各省上缴的税赋有所增长。因为这种政绩观一旦树立,固然会让国库充盈,但地方官必定不择手段的征缴粮食,到时候,可就不一定是好政策了。
述职的这个过程,其实听还是次要,主要是皇帝会穿插大量的提问,一旦回答不上……因而这就要求每个封疆大吏都要对自己治下的情况很熟悉。
对于山东来说,
【应该是第427章,之前这章准备安排在425,忘记改了】
正德二年二月初。
山东巡抚刘健入京,他是第一个向皇帝述职的封疆大吏。
作为前任首揆,皇帝一直对他有些特别。
而且,现在内阁的两位阁员还与他关系甚密。
刘健主要禀报去年所领的三十万河工银究竟花在了什么地方,修通了多少水渠,沟通了多少水系,粮食收成如何。
朱厚照看了,山东省有耕地约72.4万顷,税赋上缴280万石,与去年略有增加。
明代,山东也是税赋大省,基本上也就落后于富饶的南直隶,它与浙江、陕西、河南都是可以每年上缴200万石以上税赋的大省。
“……山东的情形尚算稳定,与往年并无不同。不过山东于弘治十一年、十二年均有过大旱,臣计划,未免不测,要在正德二年于各县重新完善预备仓之制。”
预备仓也就是储粮,这里最容易有窝桉。
刘健依然有这种略显特殊的地位,实际上也反映出现在的内阁仍然在皇帝心中具有一定地位。
而述职的主要内容,要包含土地、人口、夏税、秋粮。
前文已述,明朝的税收分夏税和秋粮,其中秋粮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基本能达到八九成。且解送京师的时间都差不多是来年2月。所以当初皇帝选择将大朝会定在三月。
就是空出一个月的时间回顾过去一年的成绩与问题。
大朝会之后,还会有人事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