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阁老(第1 / 4页)
内官与外庭的平衡,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司礼监如果被极力打压,有一天文臣爬到头上拉屎拉尿,皇帝叫天天不应的时候是要哭的。
而从去年开始,因为所谓‘重大事务’需要内阁阁老牵头处理,因而在票拟之外,内阁又多出一项工作。
就是要对重大事务进行布置,如果遇到问题,下面反应上来,他们还要一同研究解决。
开会虽然是个很烦人的事情,但一个事情涉及部门多的时候,开会确实也是解决问题的有效形式,大家一起坐下来,把事情的原委、可行的办法都说清楚。
只有时时的组织一下这种研究讨论会议,内阁的阁员在朱厚照问起来的时候才能对事情的进展以及目前的问题了如指掌。
内阁值房在紫禁城的东部,从永乐到正德,内阁的地位处在稳步的上升之中,真实的历史中,到明世宗,也就是嘉靖年间,因为夏言、严嵩连续执掌内阁,其地位开始与过去的丞相媲美,权力亦能稳固压制六部。
好在,迄今为止,并没有出现独相的情况,内阁的人数也一直维持在三人左右。其实永乐皇帝最初设立内阁,其人数是在三到七人不等。因而皇帝把杨廷和塞进来,倒也不能说在礼制上有什么问题。
他带着推广红薯的圣命入到阁中,便是王炳一向自视甚高,也不敢怠慢太甚。
杨一清倒没什么表示,见到杨廷和向他见礼,他便平和的说:“内阁这地方不大,介夫选个地方坐下就好。为陛下办事,克己奉公、清正廉洁这些都在心中,不必老夫嘴上再说。以后便是同处内阁,红薯一物陛下也分外重视,若有需要之处,我们三人都可为助力。”
“多谢阁老关照。”
“陛下对于‘暂不知晓’是可以接受的。但不可以接受的,是连问谁都不知道……这些,介夫以往应也听说过,自然不成问题。然后除了陛下那边,还有……”
这是王鏊在提点他,并用眼神示意了下杨一清的位置。
王鏊在这里算年纪大的,他今年58岁,比杨一清还大四岁,比杨廷和更是大了九岁。但谁让杨一清是他们四个当中最早入阁的呢。
杨一清当初在陕西治理马政的时候,手段是比较激烈的,譬如走私,他是抓到一个处置一个,这里的处置基本上要么抄家,要么砍头,否则怎么镇得住那种乱糟糟的地方。
以往内阁最重要的事务是票拟,就是将自己的意见写在纸上,然后贴在奏疏上。之后由司礼监转呈皇帝。
就是中间过了这一手,就把司礼监的地位给凸显出来了。
权力的大小,有的时候就看你与皇帝的距离。
朱厚照知道这样的隐患,就是后世之君一旦偷懒,就会交给太监去批红。
但目前为止,他还是保留了司礼监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