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大战(3)(第1 / 3页)
尽管阵地和坚固,机枪活力密集,手榴弹象下雨一样的落在联军当中,但联军上来的实在太多,很多阵地上两军都进入了肉搏,中国军队顽强出乎联军的意料,阵地上跟本没有一个活人的时候,联军才能占领它,就算那些垂死的重伤员,也等待联军靠近时,拉响身上的手榴弹。
威而金森和让卡尔蒙多元帅震惊了,尽管预见到了艰苦,但没想到会如此的艰苦。被联军给予厚望的炮火,似乎没有给中国军队到来多少杀伤。联军一个团,一个团的部队被打残了,上去的时候是一千多人,下来就只有十几个了。双方的士兵一直在阵地上反复拉锯,一个阵地在一个小时内,数次易手,战斗已经进入了白热化。
七里塘无疑是李秀成整个防御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环,七里塘附近地势较高,可以说是整个防御体系正面的唯一制高点。而双方都清楚的知道这个阵地的重要性,威而金森集中了一万五千人的兵力,对七里塘发起猛攻,一百多门大炮把小小的高地翻了个底朝天。
联军最震惊的是,在这样恐怖的炮火下,中国士兵没有退却,当弥漫的硝烟稍微散去,联军靠近阵地的时候,中国士兵又猛的跳了出来,狠狠的用手中的武器打击联军。
这已经是联军第二十次进攻这快阵地了,阵地上最后一个中国士兵终于倒在了地上,防御这块阵地的七师第十五、第十六两个团的士兵,除了起先被抬下去的伤员,其他全部战死,包括所有军官。七里塘在联军一次比一次疯狂的进攻下,第五次被联军占领。
第四十三章大战(3)
有一个问题联军统帅部忽视了,那就是,中国军队既然有如此先进的武器装备,为什么一直采取防御的姿态?难道的中国人害怕联军,看看那些视死如归的勇士们就应该知道,这答案是错误的。那这一切还能说明什么?只能说明这一切是策略,是中国人的策略。
可是,英法联军的骨子里就一直把中国军队当成下手,把自己一直摆在上手的位置,在他们看来,联军进攻是理所当然的,中国军队还不具备与联军抗衡的实力,可他们没有想到,这时候的李秀成已经判断联军是强弩之末了,已经开始布置他的反击。
一支一万人的突击部队,已经趁着夜色出城,埋伏在联军到白河出海口的必经之路上,就等着联军在天津城下碰的头破血流后,李秀成要一举反击,这支部队句是他从守城部队中硬挤出来。面对联军猖狂的进攻,李秀成早就想收拾他们了,更让李秀成放心的是,他的作战计划已经得到杨一的批准。为此杨一还从北京抽调了五千骑兵,供李秀成调遣。
只要是参加过这场战役的人,没有人回忘记这一天,1860年8月12日。这一天太阳出来的很早,很好多太阳照的地上,大地很快就热起来。中国军队的士兵都趴在战壕里,安静的等待着联军疯狂的最后一击。天津城内,李秀成一直保留的三万预备队也做好了出击的准备,交战的双方都想在今天给对手最致命的一击。联军的进攻部队已经全部到位,就等那一声令下,然后他们就得去面对死亡。
李时贤从来没有看见过李秀成的脸色如此难看,一向镇定的李秀成这时候心里却如翻江倒海般的难受,难道自己错了?是自己目标顶的太大了吗?
“大帅,让预备队上吧。”听到七里塘又一次失守,赖汉英也坐不住了,这一次战斗,他的三个师是作为总预备队,是李秀成要用来反攻的。现在还一直在后面呆着呢。
李秀成面色铁青,乎而又转红,没有人知道他在想什么?这时候李秀成想的是杨一上次临走时说的话:“欧洲列强无论在工业技术和科学技术上,都已经远远的走在了我们前面,我们所依仗的不过是地利跟人和?这次战斗如果只是简单的把联军打退,那不用多旧,不甘心失败的列强们一定会重新打过来,到那时候,我们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出其不意,他们对我们的军队战斗力已经能充分了解,所以,必须要在这一次战争里面,彻底的打消列强们今后对中国的窥视。”
联军这一次的炮火准备格外的长,似乎要把所有的炮弹在这一瞬间全部打完。中国军队的士兵在这时候,也只能拼命趴在战壕和掩体中,等待这暴风骤雨般的火力准备过去。
阵地上的每一块土地几乎都被炮弹光顾了,阵地大部分士兵都藏到了事先修筑的坚固掩体里躲避炮火,阵地只留下少数几个士兵在观察联军的动向,已经在炮火中适应了的士兵们,灵活的在一个个弹坑中来回躲避着联军的炮弹。几道铁丝网也在这几次战斗后变的破烂不堪,已经和难在起到阻拦联军的作用了,接下来就看中国士兵们直接面对凶残的联军了。
一定要坚持到天黑,任何人都不允许后退一步,一定要把洋鬼子拖死拖跨,这是李秀成下达的最坚决的一道命令。
联军上来了,五万人马全面出击,这是联军的一场毫赌,五万大军轮番出击。威而金森和让、卡尔蒙多元帅已经对各自的部下下达了死命令,绝对不允许后退、,就是死也要面朝天津城的方向,只要拿下外围阵地,天津城就完全暴露在炮火的打击范围内,到时候拿下天津就更有把握了。
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联军的疯狂进攻,年轻的中国军人们爆发出无比豪迈的勇气,阵地上没有人退缩,就算有个别人在害怕,可当他们看见身边的战友毫不犹豫端起刺刀,冲向扑到阵地前的联军时,也都忘却了生死,腰间插上颗手榴弹,被敌人包围的时候就拉响它,跟敌人同归于尽。这是士兵们听说台湾保卫战后,都自发学习守卫台湾勇士们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