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调教大宋 > 第726章 胸怀天下(二合一,还更005、006)

第726章 胸怀天下(二合一,还更005、006)(第4 / 7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很不幸,王安石就是新学,也就是义理之学的代表人物。

用唐奕的话说,这就是借老天的名义忽悠人,特么就是神棍。

呃......

好吧,是儒家内部的百家争鸣,有点本事的大儒都想重解孔孟之道,建立起新的儒家秩序。

这里面,二程、周敦颐成功了,把儒学改的更加操蛋。

王安石属于没成功的,被二程给踩了。

简单来说,自汉代儒学复兴以来,大体沿着两个方向发展:

“怎么,介甫不认同?”

王安石摇头,“立学证道,人皆可为,就算不认同,但安石不反对。”

“况且,听你等之言,非是考据旧理之腐学,倒与吾之理念甚合,可为佐证。”

抬头看向唐奕,“怎样,你若有心,可愿听我讲学?”

......

一个是考据之学;另一个是义理之学。

前者顾名思义,就是不能废祖忘典,一切都是老祖宗的好,一切都要按老祖宗的来。

后者则由今文经学开启。今文经学讲究“微言大义”,比较注重从思想理论角度阐发儒学。

听上去就是创新、穷理,好像挺像那么回事儿的。

可惜,它虽开展了义理之学,但因其喜欢借天的名义立说,终于流为谶纬神学。粗俗的说教代替了哲理的论证,浓重的神学氛围窒息了义理之学。

啊呸

唐奕差点一口老痰淬他脸上。

这货还真是顺杆儿就爬啊,怎么老子到你那只为佐证了?上来就想收编我?这货也是够可以的。

倒是忘了,王安石也有一颗做圣人的心。所谓新学,倒还真的与唐奕的求索有点沾边儿。

之前说过,北宋也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