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2章 局势大好(第2 / 8页)
对此,曹满江自然应允。
“范公若不放心,可到武院新址一观,自知我等决心”
“哦?”范仲淹一疑。“有何特别?”
曹满江道:“大郎在武院门前亲书门楹,就凭那一副门联,我等也不敢有所滞怠。”
观澜改制的消息一出,老曹立马摇身一变,从四品的赋闲散将变成了二品要员,兼着兵部的职,领着武学院的奉。
门坎差点没让人踏平了
武学院副院长啊,以后武学院进来的将校都是他的门生,而且....
将门想多吃多占,第一个要打通的关节可不就是曹满江吗?
他就一句话,要谁不要谁,比唐疯子还管用。
将门还没有意识到这是一招釜底抽薪,各家现在想的是,怎么在这二取其一的选拔之中多让自家将校多拿多占,毕竟武学院的院长也是当今官家。
虽然副院长的阵容没有观澜阁那么豪华,不过也有狄青这个枢密使挂职,独臂阎王曹满江也兼了兵部侍郎,规格也不低,是个镀金的好去处。
......
呵呵,唐奕暗自发笑,你们就抢去吧,特么谁抢的多,谁死的快
......
而文官呢,对老曹也很客气。
与一般的武人不同,曹满江那是观澜书院的元老级教谕,算起来,和文官的亲近程度比武人还要近。
况且,曹满江与欧阳修、孙复、范仲淹这些名儒重臣的关系一直非常好,他来当这个副院长,文官们还是很满意的。
这几日,不光贾相爷、文扒皮、范镇、包拯,只要是朝堂上数得上数的相公,几乎和老曹亲近了个遍。
连范仲淹都特意把曹老江叫到城中,一再嘱咐他要带好兵,掌握好分寸,切不可纵容武院,为祸大宋。
——————————
官制和军制两改的第一步走的可谓是悄无声息,正如当年唐奕所说,温和改革,不斗争。
不过,他没想到,观澜这么一改,却造就了一个“红人”——曹满江。
要问大宋现在谁的人缘最好,谁最受人追捧,不是唐奕,也不是同平章事范仲淹,更不是昭文馆大学士贾子明,而是......
曹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