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李龟年(第1 / 3页)
当然,李昌国不会实话实说,而是笑着道:“陛下,臣以为,此等事臣不敢置喙,丹青史书就是最好的评价。”
“李昌国,你休要胡说。”杨国忠一直对李昌国不爽,终于抓到李昌国的小辫子了,大声喝斥:“陛下功盖三代,远超秦皇汉武,你竟敢胡言乱语。”
李隆基的心情极度之好,本是讨一个好听的说法而已,按理说,只要稍懂点人情世故的人都会凑凑趣趣。李昌国的话的确是与李隆基的期待不符,群臣为李昌国担心。
龙武军这次立下大功,陈玄礼自觉脸上有光,几乎是唱出来的。
“陈老儿,你不说,没人不知道,用不着你大吹特吹。”李隆基的心情极度之好,调侃起陈玄礼了,引来群臣一片笑声。
自从龙武军立功后,陈玄礼的尾巴就翘上天了,逢人就说,见人就讲,四处宣扬,生怕人们不知道似的,群臣早就听了不知道多少回。
“李昌国,你们这次打得不错,竟然把吐蕃平定了。”李隆基的身子前倾,离李昌国更近了,笑眯眯的道:“吐蕃之地,华夏数千年未能收入版图,竟然成于朕之手,朕想想就欢喜不已。”
“这都是陛下雄材大略,信任臣等。”李昌国回想起整下平定吐蕃一事,李隆基的功劳不小,忍不住赞叹。
李隆基深通兵道之人,他深知战场上的事情,不仅不以为忤,反倒是挺欢喜。
将士们的吃相虽然难看,却是透着一股虎气,这正是唐军能够灭国数十的原因所在,要李隆基不欢喜都不成。
群臣中有不少人不住皱眉头,嘴裂得更厉害了,已经形诸于色了。
“李昌国,给朕说说,这仗是如何打的?”李隆基冲李昌国道。
吐蕃之地,华夏数千年未收入版图,这次平定吐蕃是千古伟业,其中有很多精彩、惊险、动人心魄的大战。虽然有不少已经传开了,群臣却是知道,远远不如李昌国个谋划者、推手讲述动听,无不是竖起耳朵,凝神静听,生怕错过一个字。
他的谋划虽好,却是成功姓太低,无异于一场赌博。要是换个人的话,肯定会犹豫再三,不会采纳的谋划。李隆基不仅采纳了,还放手让李昌国他们去做,要什么给什么,这实属难得,无论怎样赞叹都不过份。
“陛下英明!”群臣也赞同这点,齐声赞扬。
这颂扬与往昔不同,是真心的颂扬,李隆基当然听得出来,大是欢喜,右手一拍李昌国肩头道:“李昌国,你说,朕平定了吐蕃,朕之功业比起秦皇汉武如何?”
秦皇汉武虽然为后人诟病,毁誉不定,不过,却是中国古代帝王的两根标杆。很多人骂秦皇汉武,却是不得不承认,这两人对中华民族做出的贡献很伟大。两千年过去了,无数人物在模仿,却是无法超越。
李隆基如此说话,实在是他太欢喜。然而,他的功业虽然大,要与秦皇汉武这两位开创中华民族格局的伟大帝王比起来,仍是有所不足。
李昌国应一声,开始讲述起来。
李隆基听得特别仔细,耳朵竖得高高的,神情专注,不时询问。听到紧要处,忍不住赞叹,大声赞好。
李昌国虽然不是讲故事的高手,倒也条分缕析,清楚明白,很是动听,很是惊险,时不时就会引得群臣惊呼。
“了得,了得!”李隆基击掌赞叹,笑道:“虽然朕早就看过军报,也听过传闻,却与你的讲述差得远。要不是你说,朕哪里想得到,平定吐蕃是如此的惊险,如此的艰难。”
“是啊。”陈玄礼接过话头,得意的一扬下巴,道:“虽然平定吐蕃一战困难,谁叫有我们龙武军参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