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拍脑袋结婚 第29节(第2 / 5页)
席烽答道:“稀释成多少我不关心,我要的是控制。我希望未来至少五年内,烽火的经营稳定不被干扰。”
外界频发新股东引入的“野蛮人”乱局,或是几个股东合伙罢黜高管的纷争,他不想苦心创立的烽火陷入两难的境地。
“这个问题可以用两种办法来解决,一是倾向寻找纯财务的投资者,只关心增值或上市,而不做太多的战略性并购。二是前期引资我们可以设计成同股不同权,来保证投票权不被稀释。这两年海外市场很多机构支持这种方式。”慕黎黎说。
听起来可以解决席烽的顾虑,老唐接着说:“如果向外部机构融资,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就变成了— —如何讲故事。”
这就要群策群力了,李火亮问:“一般别的公司怎么讲?”
“负债率再增加,银行那边能接受?”李火亮问。
“这个得和银行聊,这种问题不好摆在台面上说,只能先探探他们的口风。我预测再高三到五个点,也许可以有空间… … ”老唐说.
“不用探了。”席烽说,“烽火自己不能接受,现在的负债已经到顶了。”
烽火的资金链从年初一直绷得很紧,这个月有所缓和,但从上到下大家已经缺钱缺怕了。
俗话说百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公司能撑住主要靠贷款,资金链上不允许再出娄子。席烽清醒地说:“在其他路径没有眉目之前,银行这边不要再增加负担了。”
“业务、技术、团队,总要搞点名堂出来。黎黎,你给说说。”老唐说。
这是慕黎黎擅长的,她面谈过的创业团队太多了,特别是男性创始人。
言必谈C轮、D轮,经过不同基金进退的洗礼,对投资人或是顶礼膜拜、或是痛恨至极,表现为两个极端。
口中一堆“黑话”云集,成长赛道、死循环生态、商业化落地。先包装公司,再包装自身,这种创业公司老板太普遍了。
“好吧,那就专注走股权融资的路子。”老唐让慕黎黎把PPT快进到某一页,“目前投资规模远远不够,增资扩股是必须的。一轮融资看起来很吃力,后面还需要几轮融资还说不好。”
李火亮兴趣浓厚:“融完资之后呢?不可能什么也不做吧,公开上市?走得通吗?”
老唐回避了这个问题:“放长远了看,不管将来上不上市一口吃不成个胖子,我们可以一步一步来。”
“增资扩股意味着摊薄我们手里的股权,那烽火算谁的、听谁的?”李火亮耸耸肩,“我无所谓,看席总。反正现在烽火的股份已经跌到底了,说实话没有什么意义。” _
慕黎黎看席烽沉吟不语,补充说:“股权融资确实有这样的弊端,成本低、条件宽泛但代价高昂。对老股东来说,股权多元化必然带来分权的问题,到底要公司的经营权还是所有权,答案就不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