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期的“南宋”(第1 / 5页)
宋高宗希望把生母和生父的遗体接回,答应金杀岳飞【金因看到南宋不断强大的反抗力量,尤以岳飞等一批优秀将领为突出。希望借此机会除掉岳飞。同时,高宗也害怕岳飞真的收复北宋失地,会救回靖康之难被劫走的兄弟钦宗,危及自身帝位,因此答应金人杀岳飞的要求。】。十二月末除夕夜(1142年1月27日),赵构和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岳飞与其子岳云、部将张宪于临安(今杭州)。《绍兴和议》立刻实现,宋高宗生父徽宗的灵柩和生母韦氏本人被送回南宋。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
宋高宗在位初期年轻力壮,有意抗金,收复河山,重用主战派,以李纲为相、宗泽镇守汴京。曾多次大败金兵,令局面稍为稳定。但后来赵构没有对抗金朝的决心,罢免了李纲、宗泽等人。
孝宗北伐
靖康之耻
女真人领袖完颜阿骨打于1115年建立金朝。宋徽宗见辽国力衰退,便派使者向金提出联金灭辽事宜。宋攻燕京,大败而回。金攻陷临潢府,辽亡。宋付上巨额赎款给金,以换取燕京等地。金借口北宋收容金叛将,分兵南下,趋汴京。钦宗即位,与金人和议,金人解兵北归。次年,即靖康二年(1127年),金人南下,攻陷汴京(今开封),掳走两宗和皇室大臣千余人北去,史称“靖康之祸”,北宋灭亡。
建炎南渡
金国在靖康之难中徽宗、钦宗二帝被女真人俘虏,包括皇后,嫔妃,皇子,公主等皇室成员和机要大臣,宫廷女官,宫廷乐师,厨师等都被女真人俘虏北上,康王赵构得以幸免。1127年,金国从汴京撤军,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张邦昌在万般无奈之下以孟太后之名,下诏立赵构为帝。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从今天的河北南下到陪都应天府南京(今河南商丘)即位为南宋高宗,改元建炎。叛臣张邦昌却以护国有功为名,被封王。张邦昌后来被杀,成为宋朝唯一被杀死的文臣。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国又继续大举南侵。之后赵构一路南行,过淮河渡长江。于公元1129年金国又立刘豫为帝,国号齐,以加强对黄河以南地区的统治。南宋与金国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建炎三年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今南京市)作为行都,称“东都”。绍兴元年(1131年)升杭州为临安府(今杭州市)作为“行在”,绍兴八年正式定临安为行都,建康改为留都。
绍兴议和
南宋(1127-1279年)是宋朝的继续,是北宋灭亡后宋室皇族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科技进步的一个朝代。靖康之变时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国所俘,北宋灭亡。宋徽宗第九子康王赵构在北宋应天府南京(今商丘)继承皇位,后迁都临安,史称南宋。南宋由于军事实力较弱,与金朝东沿淮水(今淮河),西以大散关为界。西边与西夏和大理为界。1279年,厓山海战爆发,赵昺被大臣陆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南宋灭亡。南宋虽偏安于淮水以南,但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发达、古代科技发展、对外贸易、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一个王朝。南宋与金朝、西辽、大理、西夏、吐蕃及13世纪初兴起的蒙古帝国为并存政权。
简介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是北宋灭亡后由宋皇族在江南建立起来的王朝,沿用“宋”国号,史称南宋。南宋建都到临安(今浙江杭州),设建康(今江苏南京)为陪都。许多人诟病宋朝的军事软弱,而南宋是中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王朝。由于张邦昌原为宋臣,后降金,开封军民对其憎恨有加,一大部分旧宋朝臣也要求他退位。万般无奈之下,张邦昌以孟太后之名,下诏书立康王赵构为帝。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五月一日,康王赵构正式即位,是为宋高宗。然而,叛臣张邦昌却以护国有功为名,被封为王。高宗即位的第二年,金国以张邦昌被废为名,继续大举南侵。此后,于公元1129年金国又立刘豫为帝,国号齐,史称”伪齐”,以加强黄河以南的统治。宋朝也进行北伐,由宗泽、岳飞、韩世忠、张浚、吴玠等众多抗金将领指挥,在黄河两岸曾经击溃伪齐军和金国的联军。
高宗赵构于1138年任秦桧为相,推行耻辱的求和政策。秦桧于公元1141年,解除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权,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下狱,并于当年除夕前夜(公元1142年1月28日)杀害了岳飞父子。其余所有曾支持过岳飞,坚决抗金的文官武将,也都被纷纷贬谪。
在高宗之后,宋、金两国发展相对稳定。金国也有几次南侵,但大都半途而废,而南宋在孝宗年间也进行了北伐,但也未能收复国土。在1164年12月,张浚北伐失败后,签订《隆兴和议》(又名《乾道和议》),把原本向金称臣改为叔侄关系,即金为叔,宋为侄,金改诏表为国书,岁贡改为岁币,减少了贡献,并割让秦州及商州,维持疆界。绢贡献由二十五万匹减至二十万匹,岁币减至二十万银两。此后南宋内部内乱不断。
宋建炎三年(公元1129年)秋,金兀术挥军南下,再无路可逃,只得入海逃避,在温州沿海漂泊了四个月之久。
由于南方天气潮湿河道纵横,加上南宋军民的英勇抗战,金主帅完颜兀术决定撤兵北上。在北撤到镇江时,被宋将韩世忠断掉后路,结果被逼入黄天荡。金兵屡次突围,均告失败。后因汉奸指点,金兀术听说有老灌河故道可以通秦淮河,于是发军开凿,一夜凿渠三十里,掘通河道,由渠出江,经秦淮河引入建康城西的长江江面,得以逃往建康。但道路依然被韩世忠的水师扼守,金军不得过江。又有福建人王某向金兀术献策,舟中载土,上铺平板,穴船板以棹桨,待无风时出击,韩世忠军遂大败,退还镇江,金兀术得以渡江北归。这就是著名的镇江之战,又称黄天荡之战。宋军以八千人之兵力围困金兵十万,双方相持四十八日,最后金军用火攻,火烧宋军船只才打开缺口,才能狼狈北返。金军又在建康被岳飞打败,从此再不敢渡江。在南宋“中兴四将”中,最著名的就是岳飞。他通过北伐夺取了金朝扶植的伪齐政权控制的土地。但宋高宗赵构因为种种政治原因一心议和,和岳飞的北伐意向相左,为岳飞之后被杀埋下伏笔。
宋高宗赵构,由于害怕军人战胜回朝会专横难制;而且亦担心钦宗回朝继承其死后的帝位(当时高宗因某种原因不能生育而绝后),于是高宗任用秦桧为相。秦桧在靖康年间曾主张抗金,后被金人掠去。建炎四年(1130年)十月,秦桧南返,由于他奉行投降政策,与高宗之意甚合。秦桧归朝仅三月就成为副宰相,八月后又成为右丞相。由于秦桧大力提倡的“南自南,北自北”,当时尚与高宗的想法相左,一年后就被高宗罢免。罢相后的秦桧韬光养晦,侍机而动。
绍兴八年(1138年)五月,高宗又任命秦桧为右丞相。向金推行求和政策。秦桧削去首先抗金将领韩世忠的兵权。1138年宋金初次协议,南宋取回包含开封的河南、陕西之地。宋高宗以向金国纳贡称臣为代价,换回了东南半壁江山的统治权。后来秦桧迫害与自己意见不同的官员,联姻外戚,结交内臣。高宗对于秦桧的行为也只是默许。后期由于秦桧权势太大,引来高宗的警觉。例如高宗亲下命令,使秦桧的孙儿失去状元。秦桧的权势日渐下降。
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人再度撕毁和议南侵,金军分三路大举南侵,重占北宋首都开封,宋军在许多抗金名将指挥下,宋朝军民抗战英勇,金军在川陕、两淮的进攻皆告失败。七月,金将兀术转攻郾城,被岳飞打败,转攻颖昌,又败。岳飞趁机进兵朱仙镇后来,收复了黄河以南一带,与开封只有四十五里。兀术逃出开封。北方义军也纷纷响应岳飞。以至于金人叹“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但此时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催促岳飞班师,北伐之功毁于一旦。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与金于书面达成《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宋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
金灭亡之后,南宋不仅没有换来一时的安宁,反而又将面对更为强大的蒙古。灭金之后,南宋想趁蒙古退兵之际,收复被蒙古占去的土地,但南宋一直以主和为主,并无强大的军事力量,所以虽出兵但未达到预期目的。南宋的这一举动反而成为蒙古南侵的借口。公元1235年,蒙军首次南侵,被击退。蒙军并不甘心失败,于次年九月和第三年两次南侵,其前部几乎接近长江北岸。
由于宋军英勇作战,打败元军,再一次挫败元军度江南下的企图。而后,南宋军民又在抗蒙将领孟瑛、余介等人的指挥下,多次击败蒙军,使其不得不企图绕道而行。公元1259年,蒙古大汗蒙哥死于军中。其弟忽必烈正于鄂州与宋军交战,听到消息后,立即撤军以便夺取大汗之位,但南宋佞臣贾似道不但不遣军南追,反而使人向蒙古求和,以保太平,使蒙军得以顺利退回北方。[1]
南宋时候,水田增加,产量进一步提高。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等地,稻米产量很大,当时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棉花的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绵纺织业成为产棉区的主要农村副业,有了一套擀、弹、纺、织的棉纺织工具。南宋所造的船,上面已装有指南针,并且具有较强的抗风力。海外贸易的主要港口有泉州、广州和明州,对外贸易东达日本、朝鲜,西至非洲一些国家。[2]
至元十三年正月十八(1276年2月4日)元军攻占南宋行在临安(今杭州),俘5岁的南宋皇帝恭宗。此时的南宋全境已纳入元朝版图,但是南宋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等人连续拥立了两个幼小的皇帝(端宗、幼主),成立小朝廷,元军对小皇帝穷追不舍,不断逃亡至南方,经过香港,端宗因病逝世,而另立幼主,逃至新会至南海一带。文天祥在海丰兵败被俘,张世杰战船沉没,走投无路的南宋残余势力终于在至元十六年二月初六(1279年)3月19日随着崖山海战失败及陆秀夫负刚满八岁的小皇帝跳海而死而灭亡。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