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六章 妙人(第2 / 2页)
车队缓缓前进,很快就到了工业园管理办公大楼,汽车停下,赵天佑第一个跳下汽车,然后站在路边迎着方正。方正下车后,他便在侧前方引导,向前走去。海州市几套班子的领导早已经先一步到达,和工业园的负责人一起,站在大楼前迎接。大楼门口,摆满了各种绿色植物,挂着大红的欢迎标语。徐君然提着包跟在后面,领导们看什么说什么,他一概不闻不问,他的工作只有一项,就是方正需要什么的时候,他能够及时拿出来。
从始至终,徐君然都没有太过注意别的,他只是默默的跟在反正身边,对于旁人投来的目光浑然不在意,也不理会旁人偶尔跟自己客气的低语,他很清楚,人家重视的不是自己这个人,而是自己身上省委首长秘书的身份罢了。
参观仅仅用了一个多小时就结束了,赵天佑试探着对方正道:“书记,咱们是不是找个地方吃点东西?”
方正摆摆手:“不用,我听说这儿的食堂不是有盒饭么?就买盒饭吧。”
“啊?”
赵天佑答道:“首长坐了几个小时的车,现在时间也不早了,我考虑先休息一下,由我和王勇市长汇报一下我们海州的具体情况,然后咱们吃午饭。视察安排在下午。我们选择了六个点,不过下午的时间会很紧,六个点不可能都看,具体选哪几个,由首长您来决定。”
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就听见方正直接说道:“我又不是什么病号,不需要休息了。咱们抓紧时间,先去看看荣华钢铁厂吧。”
徐君然之前已经了解过海州市的资料,知道海州搞了一个经济开发区,里面的荣华钢铁厂是东海省的重点建设项目。
东海省并不是钢铁大省,改革开放前,东海省只有一家钢铁生产企业,即海州钢铁厂。
六七十年代,全国范围内都在搞钢铁企业,当时要上马东南地区第二大的钢铁厂,在整个东南地区范围内选点,海州就是备选地之一。经过几轮筛选,很多点都被放弃了,海州却仍然走到了最后。而海州之所以走到最后的原因,可能有几大原因,比如海州四周都是平原,便于的钢铁厂需要的铁矿和煤炭的运输。海州原有一家冶金厂,为了争取这个项目,当时的省委拨了一笔款,将冶金厂扩建成了海州荣华钢铁厂,既有工业基础也有冶金方面的基础。最终,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钢铁厂选在了别的地方。海州便错过了这次发展机会。即使如此,由于省里的投入,海州荣华钢铁厂也搭起了架子。当时,海州钢铁厂并没有自主生产能力,只是进行简单的矿石提炼。
所有人顿时就傻眼了,第一次听说下基层调研居然吃盒饭的。
赵天佑目瞪口呆的看着反正,又看了看徐君然,他实在是有些搞不清楚了,这位省委一把手,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他方正今天来到海州市,真的不是砸场子的么?
徐君然忽然觉得,这位方正书记,倒也是个妙人啊。(未完待续。。)
ps:求订阅支持!RU
改革开放以后,钢铁工业在全国经济格局中,权重一天天加大,各地开始大力发展钢铁工业,投入向钢铁冶金倾斜,全国冒出了一批小而全的钢铁冶炼企业。东海省也将冶金工业的发展提上了议事日程,将海州钢铁厂列为钢铁生产基地,加大了投入。从此而始,海州钢铁厂开始转型,开始生产钢铁。但因为在资金、技术以及管理等方面的弱势,这家钢铁厂仅仅只是勉强维持。
直到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华夏的各方面产业开始一个井喷式的发展,对于钢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东海省坐不住了,提出了将钢铁作为支柱产业的口号,相应出台了一个发展钢铁工业的规划,这才有了以海州荣华钢铁厂为基础的冶金工业园。
上辈子的时候,徐君然对于海州的这个钢铁厂还真有印象,只不过具体的情况,他还不太了解。
方正要去看钢铁工业园,他也能理解,毕竟,这是全省工业发展的龙头,指望着这个工业园打一场工业翻身仗呢,抢先一步把钢铁工业做强做大,至于后来哪个省倒大霉,那是以后的事了,这个问题,留给以后的领导去解决吧。
海州市事前得到了通知,做好了安排。可省委一把手就是省委一把手,方正一句话,下面的计划就得变。听方正说直接去荣华钢铁厂,赵天佑立即拿出了自己的大哥大,拨通了前方市长王勇的电话,仅仅说了一句去汽车工业园,便挂断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