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正文_第一千三百五十四章 佛道(第2 / 3页)
山头上的这座庙宇,规模虽然不大,但是是严格按照华夏庙宇三进三阁楼的布局建筑的。
其布局规模,几乎是没有丝毫的差错,这也是李响用神识探测出来的结果。
庙宇本来就不大,不过一两分钟,李响就来到了后院中。
道佛之争历汉、魏、晋、南北朝迄于隋唐明清而未衰,这正是佛道之争的诠释。
当然,现在社会早就没有当年的那般争执,但是,自古以来,两派之间的小摩擦,肯定是有的。
想要这样,形成眼前这样的庙宇,根本不可能。
但是眼前,却偏偏有这样的一座庙宇。
李响看着眼前的情形,顿时就好奇起来。
但是像这般,诸多神像在一间屋子内,却极其罕见。
别说佛道两尊神像了,就算是华夏诸多的庙宇之中,哪怕是同一神话系统的神像,一间屋子内也只会有一个。
最多不超过三尊。
像这般一个大殿之中,足足十多尊神像,在华夏根本不可能出现,就更加别说华夏历史上著名的佛道之争。
当年,佛教传入中土,传统文化之卫道者一则以佛教来自印度,乃夷狄之教,以为夷狄文化低落,不及华夏,故不当信从。
“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情况,在这荒山野岭之中,居然存在了,还真有点意思。”
在庙宇大殿里转了一圈,李响并没有新的发现。
神像也很普通,是最普通的那种,没有丝毫地方特色。
李响心中一动,神识调动起来,瞬间就笼罩住整个庙宇。
片刻的时间,李响收回了神识,然后迈开步伐,走出了庙宇大殿,接着直接朝着大殿后面走去。
二则以华夷地域不同,益证老子序中以东方为木,属阳,为道之所出;西方为金,属阴,为佛之所生。阳尊阴卑,故道教优于佛教。
三则以华夷之间,种族不同,夷人始信佛教,华人不当信。
四则以佛教之流入中土,每致国家之衰乱,故不应信。
自道教初兴,佛教东来,初期颇有互相利用之处,因两者所标义旨,间有相同。
佛教传入之初,译天竺文为汉字,尝袭用道家字义,后道家亦有袭用佛教教义者。惟道家对于佛教之输入中土,因信奉者日多,遂与之发生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