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向胜利前进 > 第两百一十七章 办法总是有的

第两百一十七章 办法总是有的(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正要商量分发的具体细节时,有人来报告:老田死活不愿意走了。

一听这话,大家心里就清楚了:肯定是昨晚那两位重伤员的情况,刺激到了老田。

“你俩商量着办,我去看看。不过,要快,时间不等人。”

老田比较出老,看起来有三十来岁,实际上才二十五岁。此时,正躺在担架上,眼睛直直地看着天,无论旁边的三人说什么,他都无动于衷,如果不是他偶尔眨一下眼睛,完全可以误认为这是一具尸体。

“都围在这里做什么?”

就连一些游击队都有党支部或者是党小组,更何况,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能想到这个,很正常——凝聚力和领导力,在任何时候都很重要。

接下来,两人就热情的仔细商量起来。

可想法是好的,实际情况更加重要。

早上,大家都起来的时候,孙志平找大家一问,报上来的情况让人大吃一惊,得!二十六人中,党员五人,预备党员七人,这都过半了,再成立这个党支部,就没有必要了——在这样的环境下天,出于承上启下的作用,预备党员可是有资格旁听党员会议的。

顺便说一下:在这个年代,在这个时候,大家普遍没有任何实质证据来证明自己就是党员或者预备党员,但是,只要说出来,同志们就信。说白了,他家都不屑于撒谎,不仅仅是因为纪律,更重要的是因为自身的思想素质过硬。

“队长,老田不想走了。”

“不想走?”张青山微笑的看了眼老田,见老田还是没反应,便点点头:“不想走那就用马拖着走。”

这句话总算引得老田看了过来,不过,张青山反而不去看他,只是吩咐别人:“你去牵匹马过来……你们两个去找两根绳子,要粗一点。”

两人一商量,便决定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军人嘛,有时候过于民主化未必是好事,就以张青山为主,孙志平为辅。吃过早饭后,召集大家开会。

既然两各级别最高的人做了确定,这个会就相当于公告,只开了半个小时左右就结束:首先确定,这支临时队伍的名字就叫“长征一队”;第二个公告就是要求大家互相照顾,互相鼓舞,不能落下任何同志,尤其是党员,必须要起到带头作用;第三,成立三人小组,并确定了各司其职:张青山负责指挥全盘,孙志平负责开路,后勤方面全部交给年级最大又是老党员的周平同志(他本身就是炊事班班长,情况跟突击连的老王差不多)……

会议开完,三人小组首次碰头开了个小会,其实就是由周平提出了一个情况:张青山带来的以及先前各自带着的那些物资,到底是由马匹驮着,还是将必要的东西,比如说粮食、子弹等,分发给大家?

周平觉得,还是分发下去的好:要是统一保管,统一分配,看上去确实公平,可问题是,把所有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万一马儿受惊跑了,或者遇到敌人突袭,被敌人一个冲锋给冲散了——这种情况的发生几率很高,尤其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那么,那些冲散了的同志吃什么?再说,周平提出来的主要目的是队伍里伤员多,速度不快,他就想着,给唯一的那个重伤员用担架做一个简易筏子,用马拖着筏子,然后,别的伤员,比如说像张青山这样腿受伤的人,可以轮流骑马。这样的话,一匹马显然不够,两匹马就差不多了,速度也就自然而然的提了上去。好处很多,比如说这样一来总比扶着伤员前进,速度快的多,而且,体力上也好的多,有利于随时突发的情况。

张青山和周平一听,觉得有道理,便同意这么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