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个体经济要发展(第2 / 2页)
“特区。”杨维天嘴里面念叨着这两个字,脸上的表情却是很向往。作为一个三十出头,心里面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干部,在他的心中,自然也有着希望能把武德县经济搞上去的愿望,而徐君然谈起外面世界的发展,则更让杨维天的心思活跃了起来。
“小徐,你说,如果在咱们县,搞一个工厂怎么样?”杨维天忽然对徐君然说道。
徐君然一怔,却是没想到这位杨县长的想法这么激进,自己不过跟他提了一句小吃店,原本是有引导他发展小商品经济的意思,可这位的思维跳跃的实在太厉害,竟然想到了搞集体经济上面,这个事情虽然不违反规定,可未来几年里,这绝对是一个雷区,搞不好是要被上面当典型处理的。
摇摇头,徐君然刚要反驳他,却一下子愣住了。
他想起一个事情来,上辈子,养父的一个老同学曾经来看过养父,那时候已经是2010年了,那位曾叔叔曾经提起过一个事情,就是在鹏飞市建设初期的时候,急需大量建筑工人,因为都是建宿舍,盖房子的小工程,国营大企业不屑与做,小企业又没那个本事,后来好像是香江那边的一个商人把工程给揽下,狠狠的赚了一笔。
当然,也会有那么一两个害群之马,可不得不承认,八十年代的官场,要远比后来的官场干净许多。
就好像面前的杨维天和严望嵩,如果放在自己那个时代,两个人估计斗的天翻地覆,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只要存在着权力的争夺,就不可能平安无事。更何况,县委书记和县长,谁才是整个县里面的主导,这一直都是一个不变的话题。
可是在八十年代的武德县,严望嵩跟杨维天尽管对于彼此的观点不认同,却并没有采用什么手段来算计对方,如果不是那个人利用严望嵩在个体私营经济上的误区做文章的话,根本就不会出现后来的局面。
“县长,咱们县委机关的干部中午都在哪儿吃饭啊?”徐君然想了想,故意对杨维天问道。
“吃饭?”杨维天一怔,随即摇头道:“咱们这个小地方,哪有什么吃饭的地方啊,大家都是在食堂吃饭的。”
既然如此的话,是不是,可以让武德县的乡亲们赚这个钱呢?
想到了这一点,徐君然却没有马上说出来,而是对杨维天道:“县长,这个事情,我觉得您还是应该跟严书记商量一下。毕竟,要是搞工厂的话,可不是一个小事儿!”
看着杨维天表情严肃的点头,徐君然却已经打定主意,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先说服严望嵩,一定要让武德县捞到这第一桶金。</dd>
徐君然哦了一声,点头道:“我在学校的时候,学校周边有不少小吃店,生意都很不错的。”
“噢?”杨维天倒是来了兴趣:“京城现在都开始有私人饭店了吗?”
徐君然心中笑了起来,您大概想不到,用不了几年,整个华夏大地上,私营企业如同雨后春笋一样的遍布全国。
“是啊,国家现在不是鼓励自主创业么,我们大学同学,甚至有人毕业去了岭南的特区呢。”
这句话,徐君然倒是没说谎,他大学同学当中,有三四个人都去了岭南的鹏飞市,那里作为华夏第一个经济特区,发展潜力自然是毋庸置疑的,用一句八十年代时髦的话来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