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谁人不知林花居?(第2 / 3页)
苏文点点头,暗暗记下了刘院士的嘱咐,末了,刘院士又把州考需要注意的要点一一对苏文道来,确认苏文都记住后,这才告辞道:“以后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尽可来书院寻我,只要向山下的学生通报一声即可。”
苏文感激地对刘院士拱了拱手,他知道对方身为鸿鸣书院的院士,平日定然是极其忙碌的,能抽出时间来为他指点已实属难得,也不敢多留,只是到了最后仍旧没能上山一睹书院的真容,未免有些遗憾。
刘院士摇摇头,认真地说道:“年仅15岁,一诗传世,一诗超凡,甚至就连词作也可达极叹之镜,如果说你不是圣才,那恐怕全天下就没有圣才了!”
苏文不知道该怎么接这话,于是干脆地选择了沉默。
顿了顿,刘院士复又说道:“在信中殷老弟已经跟我说了,你这次来州府,想必也是为了备考州试的,不知道准备得怎么样了?”
苏文不敢隐瞒,如实答道:“诗词方面学生自认能得以过关,只是时论方面,还有些欠缺。”
州考与城考最大的区别,便是在试题当中,加入了时论这一项,其本质有些类似于苏文前世的时事政治,一般来说,只要大方向没错,不要太过偏激,紧扣时政,都不会出现什么大的纰漏,但要想获得高分却很难。
“非鸿鸣学子,不得入内!”
苏文抬起头,看着身前的青年男子,脚步一顿。他知道,此人定是鸿鸣书院外围的守山人,当下恭敬地行了一礼,开口道:“学生来自临川城,今日前来拜见书院刘院士,是受临川城殷城主所托,送与书信一封。”
说着,苏文从包袱中拿出信封,交给那青年男子查看。
青年男子仔细辨认着信封上的城主印记,确认苏文所言非虚,这才点了点头,指着不远处的凉亭说道:“既然如此,你且在亭中稍等片刻。”
苏文点头谢过,老老实实地在凉亭中坐下,等待着青年男子的通报。
毕竟十多岁的少年,又哪里能够真的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
刘院士对此倒也并不意外,开口道:“时论方面你也不用太过担心,过两天我让人送一份当前最新的时事纲要到你那儿,只要注意紧跟主流思想就不会有问题。”
这就是朝中有人好办事了,若是寻常考生,又哪里能够得到这么重要的资料?想到这里,苏文赶紧躬身谢道:“如此便劳烦刘院士了。”
刘院士点点头,示意不用太过拘礼,犹豫了一下,还是对苏文叮嘱道:“虽然我知道你在诗词方面颇有建树,不过却也不能自己一人闭门造车,除了熟读先贤的精品良作之外,当前最新的诗词也需时刻关注。”
“尤其是下个月即将刊发的《文以载道》,当中所登载的诗词都是如今最具才气的佳作,若能领悟其中意境,对你自有益处。”
大约半个时辰之后,一位面容刻板的中年人从山上翩然而下,头戴一顶青色游冠,白衣胜雪,似乎是鸿鸣书院的制式衣料。
见中年人来到近前,苏文赶紧起身行礼,恭声道:“见过刘院士。”
“你便是苏文?”
刘院士仔细地将苏文打量了一番,脸上带着笑意,点点头道:“我早就听说临川城出了个能诗成传世的圣才,如今看来,确有不凡之处。”
苏文有些拘谨地说道:“大人谬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