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紧锣密鼓,提前发动(第2 / 3页)
陈文强缓缓走着,虽然不是撒开两腿。痛痛快快地跑一跑,但他的想象在自由驰骋。
…………..
诸项工作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突然传来的湖南萍、浏、醴会党大暴动的消息却让陈文强惊愕不已。他不是担心别的,就害怕修筑铁路的大计会受到影响。
“中华国民军南军先锋队”,“新中华大帝国南部起义恢复军”,陈文强看着这两个名号连连摇头。会党就是会党,虽然暂时联合起来,却是谁也不服谁,本来应该统一的名号。一下子却搞出来两个,可见此事必败。
而且,看这后一个名号,明显是改朝换代,而非革命。封妻荫子,或者是登基坐殿,还想着弄个皇帝过过瘾吧?
“纵横捭阖,拉此抑彼,弱国的无奈,文强的本事。”吴禄z点了点头,说道:“英日结盟,在东亚要予以抗衡,与德国结好倒也不失为上策。可惜的是德国距离太远,海军又不敌英国,实质上的助力要大打折扣。”
“跑题了。”万福华笑着摆了摆手,说道:“还是先把眼前的事情处理好,不推翻满清,谈这些还为时尚早啊!”
吴禄z点了点头,叹息道:“希望能越快越好,日本在战败中国之后飞速发展,时不我待呀!”
……………..
陈文强一头扎进实验室,既动手,又指导,既提高实验室人员的能力,力争搞出新产品,又为赴德做着准备。
等接到长沙铁路分局的电报,陈文强也放下心来。这场会党为主的起义对修筑铁路影响不大,也就在萍乡、浏阳、醴陵这三县折腾一阵了。
这并不是说清军反应迅速。调动迅捷,而是这次起义是被迫的,是官府先动手,会党是被逼无奈的反抗。
你想想,会党本就人员庞杂,聚众竟达万人。人群喧嚷,谣言纷起。而加入了洪江会的慧历寺僧人更假托神言,向香容们暗示:“天下即将大乱,将有英雄铲富济贫”,甚至直言:“洪江会即日起事。”如此明目张胆的“革命宣传”。效果固然非常的明显,但清廷官府中又不是死人,再不过来管一管,就实在说不过去了。
首先是萍、浏、醴三县官府联合出兵,进攻麻石,会党猝不及防,不战而散,第三路码头官李金奇牺牲,接着又有几名会党首领遇难。然后,在洪江会首领尚未达到意见一致时,武教师会的会首廖叔保却不待会议结果,即自率二三千人跑到麻石,张开“大汉”白旗,率先发难。
于是,这场起义便仓促地爆发了。说仓促是一点也不过分,组织、号令既不统一,行动计划尚未制定,枪械弹药更没有着落,只凭着土枪、大刀、长矛,以及从地方团练局抢来的少数快枪,怎么抵挡四面会集的清军?
直到夜近黄昏,陈文强才走出实验室,开上汽车,返回家中洗漱换衣。彩凤说什么也不去,陈文强也知道她的心思,害怕那个跳舞,陌生男女搂着、转着,实在是不雅。陈文强无奈,只好自己独身赴会。
在崖州的洋人群体中,德国人是最多的。因为陈文强聘请了大量的德国工程师和顾问,有克虏伯、西门子、伏尔铿等公司,还有被崖州建起的渡假胜地所吸引而来的。一次酒会或聚会,便是一次交流洽谈,很多意向性协议便是初步达成。再者,陈文强觉得和这些德国人搞好关系,对自己的好处也很多。
说到底,陈文强代表的是一个团体,而不是一个国家,一个政府。德国虽然很青睐这个在中国帮他们进行资本输出、扩大势力的代理人,但也不可能是无条件、无保留的帮助,在一些关键的军工技术上还是有所控制。比如重炮的炮管,现在便只能从德国进口,而不传授铸造的技术。
虽然很快便能够仿造出75mm口径以下的山炮、野炮,还有马克沁重机枪,但这在国内并不是首家。金陵制造局、江南制造局、北洋机器局等也达到了这样的水平,之所以产量极少,还是受制于关键技术。无法达到工业化生产的水平。
完全自主化生产制造,这是陈文强要达到的最终目标。而要德国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他便要拿出更具诱惑力的资本,体现出更大的价值,或者代表更有前景的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