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七章 最后的全力支撑(第2 / 3页)
“一万两千枝毛瑟步枪,三千枝汉阳造,毛瑟手枪三百二十架,各类子弹四百六十万粒。手榴弹六万枚,麦德森轻机枪九十六挺,马克沁重机枪十一挺……”
陈文强慢慢听出了门道,各种武器弹药的生产制造不是平均的,而是有偏重的。子弹、手榴弹、轻机枪显然是在全力制造,其他的生产数量则大大压缩。应该能够肯定,前线将士的需求便是生产制造的风向标。子弹就不用说了,消耗量惊人;手榴弹和轻机枪。则是在战斗中显示出了令人满意的威力。
“要自力更生、以战养战,前线最需要的是生产制造武器弹药的机器设备。”万福华转向陈文强。笑道:“简单的,能制造子弹、手榴弹,能修理枪械就行。之前虽然运过去一套,但生产能力不能满足需要,原材料呢,也不够。”
确实是比较简单的机械设备。但也得到了很大的作用,革命军能够坚持这么长时间,并且能打胜仗,复装子弹功不可没。
“能够生产炸药,能够生产制造子弹。根据地能够形成基本自给自足的机制,压力也就大大减轻了。”陈文强咬了咬牙,“好吧,八千枝毛瑟步枪,两千枝汉阳造,手枪两百枝,麦德森机枪六十挺,子弹四百万粒,手榴弹全运去,还有需要的机器设备。嗯,兵工厂以后的产能三成生产军火,七成转民用。这已经是我最大的努力了,再象现在这样下去,我可要破产了。”
吴禄贞刚要开口诘问,万福华一伸手止住了他,若有所思地看着陈文强,猜测着说道:“你这个家伙,肯定在耍什么诡计。估计这钱借得是物有所值吧,肯定捞了不少好处。还有,这恐怕也与革命军有关吧?”
陈文强伸手点了点万福华,微微颌首,说道:“你倒是了解我。没错,这里面确实不简单。你们还记得革命军起事时,曾经秘密携带了几十万的钞票吧?为了能让这些钞票成为军饷,或者能用来购买物资粮草,我不得不出此下策。”
吴禄贞还有些迷惑,万福华沉思半晌,一拍大腿,恍然道:“货币流通。清军拿着这些钞票到战区去花,也就使钞票在民间、商界具有了流通价值。这样一来,革命军也可以名正言顺地进行花费了。”
“是啊,就是这个思路。”陈文强用手在地图上指点,“滇、桂、川、鄂、湘、黔、赣、粤,还有江浙,每省五万元。既然清廷借了这笔款,那就要保证钞票能够流通使用。这样的话,不仅是革命军现在手中这几十万元有了价值,以后咱们也可以用钞票进行支撑。”
“既向清廷表了忠心,捞了好处,还解决了革命军的资金问题,不知道你这脑袋怎么想的?”万福华慨叹着,连连摇头。
“能支撑到现在这个程度,文强的能力实在令人震惊,令人钦佩备至。”吴禄贞微微松了口气,这个数量已经是很庞大,也完全达到了他的心理预期,兵工厂产能调整,确实也是陈文强的无奈之举。
“海外各支部的筹款以后将转过来,为你提供经营的资金。”万福华给了陈文强一个好消息,“崖州的赋税收支已经平衡,今年或许还有赢余,也将拔付给你经营之用。另外,粮食产量也有很大提高,能节省下不少外购的资金。”
“嗯,这才是有长远眼光的举措。”陈文强略有些欣慰,说道:“涸泽而渔岂是长久之计?要把蛋糕做大,善加经营,收入才会成倍增加,哪能光要不给呢?”
“那还要看革命军的本事,看老吴他们的指挥了。”陈文强挑了挑眉毛,“虽然暂时象是解决了问题,但钞票的发行也是有额度的。所以,自力更生,以战养战,还是要严格贯彻实施的方针策略。”
“我才有那么点明白。”吴禄贞为自己的迟钝,也为陈文强思路的诡异叹了口气,“搞钱,谁也比不上你。那咱们就继续商议补给的事情吧!老万,把物资的囤积情况给文强看看。”
兵工厂全力运转的话,步枪可以日产百条,子弹十余万发;麦德森轻机枪,两天一挺,工艺更加熟练精湛;毛瑟手枪和马克沁重机枪的仿造也成功了,手机日产十架。重机枪五天一挺是没问题;手榴弹日产百枚也属正常;还有七十五口径山炮、野炮,在德国工程师的监督帮助下,也能够制造。
能生产制造,但兵工厂并未满负荷运转。更准确地说,是没有把全部生产力都用于武器弹药。
越生产,越制造。越囤积,越压钱啊!对此,陈文强也很无奈。因为兵工厂生产的武器弹药是不能产生经济效益的,是不赚钱的。而工厂要靠什么来维持,只能是用一半的产能来创造效益,以抵销生产武器弹药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