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九章 包围圈(第2 / 3页)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很多人都认为,美国在借此打击前些年蹦达得最高的俄罗斯。只不过,很快就有人意识到,美国此举是一箭双雕,即压住了借石油大发横财的俄罗斯、让北极熊再次尝到了饥寒交迫的滋味,也借此打击了高度依赖海外资源的大陆,让飞速发展的大陆经济遭受重创。
f-22a的出口禁令是国会做出的,总统要想把f-22a卖给曰本,首先就得让国会废除出口禁令。
更重要的是,这里涉及到了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如何避免技术泄密。
大陆情报机构能够偷走一台发动机,也就有可能偷走更多的东西。f-22a所拥有的不仅仅是先进的发动机,还有各种先进技术,包括美军最核心的先进技术,比如让人垂涎欲滴的相控阵火控雷达。
在这个问题上,菅野直人的保证没有任何意义。
诺里斯想要得到的不是口头保证,而是曰本采取的实际行动。
毫无疑问,这是一笔非常庞大的军火买卖。
用菅野直人的话来说,有了这笔收入,美国政斧不需要投入一分钱,洛马公司都能开发出f-22a的舰载型,完成改进工作。因为扩大采购规模后,f-22a的单价能大幅降低,所以美军能用最低的代价扩大f-22a机群,即便将规模扩大到六百架,所需投入的经费也只有四百亿美元,远少于之前预期。
当然,由此带来的好处,绝对不止这么一点。
美国放宽出口禁令,即允许f-22a外销之后,购买这种战斗机的肯定不止曰本,还有其他国家。虽然目前看来,美国的传统盟国,也就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内的欧美国家不大可能购买f-22a,毕竟欧洲与ef2000与“阵风”,现实中又没有足够强大的敌人,没有可能花大价钱采购昂贵的f-22a,但是众多新兴盟国,特别是靠石油资源富裕起来的海湾国家,比如沙特、科威特、阿联酋、巴林、阿曼等国,却很有可能紧随曰本,成为f-22a的海外拥户,扩大f-22a的出口规模。
保守估计,海湾国家至少会购买五百架f-22a,取代上世纪九零年代采购的f-15。
问题回到了原点上,即曰本用什么方式报复大陆,让大陆情报机构再也不敢到曰本窃取军事机密。
事实上,这是一个谬论。
不管曰本怎么做,都不可能杜绝情报安全事件。只要曰本还有大陆想要的东西,大陆情报机构就不会善罢甘休。这就好比曰本情报机构也对大陆的政经情报感兴趣,不惜代价的想要获取一样。
菅野直人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知道,诺里斯只是想让曰本替美国火中取栗。
为了遏制大陆,打击大陆,美国做了什么事情,菅野直人心里非常清楚。
如此一来,f-22a的生产规模很有可能达到一千五百架,从而将科研经费平摊到每一架战斗机上,让美[***]火企业获得丰厚回报,为改进f-22a,或者是研制下一代战斗机提供足够的研制经费。
从政治上讲,美国也拣了大便宜。
军火贸易,卖的不仅仅是军火,而是政治。
美国能够成为全球霸主,军火贸易发挥了功不可没的作用。出售先进军火,美[***]火企业收获的是金钱,而美国当局收获的则是更加稳固的同盟关系。从长远来看,军火贸易产生的政治影响,远远大于贸易本身。
诺里斯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他也没有权力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