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亭台花榭阁老叹,千里之外议分封。(第2 / 5页)
正德皇帝一脚踢死了太医,便是向自己示威啊看杨廷和还敢不敢真的弑君而已。
杨廷和焉能不知,正德皇帝这是在向自己等人发出警告。
到时候谁都翻不了盘,皇帝也一样可以轻易地死去,文官将掌握大明的一切。
可没想到云华会突然闯进来,然后惹出了更棘手的问题。
玄光观成了天下最大的变数,也是让朝廷最忌讳,最无可奈何的存在
太子失踪了谁带走了他?
原本杨廷和有足够的时间却抹平谋害皇帝的一切蛛丝马迹,并把太子教育成一个“合格”地皇帝。杨家凭此功绩,有了如此贡献之后,士林之内当然如鱼得水。自己儿子几十年后完全可以做到今天自己的位子上。杨家百年辉煌指日可待。
杨廷和想到王阳明便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自己和王华两人私交不错,王阳明幼来聪慧,也是自己一直看好的晚辈。却没想到当年博名之举,因为弹劾刘瑾,而贬嫡云贵之后,再回来却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
王阳明文韬武略的确不凡,可却在西南被道家影响了。如今的王阳明已经不再和天下士林是一路的了。因为他为了自己的圣人梦想,不惜和天下读书人为敌了。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天之道恒,人之道新。”王阳明的确勘破了王朝更替的真相,也戳破了几千年来儒家编织的谎言。
王阳明这是在向天下人权贵和读书人宣战,这是在挑拨天下文官武将们的底限。
谁有余?除了朱门绮户,还有谁?
可现在却全完了
“父亲宫里刚刚传来的消息,皇上偷偷倒掉了王太医的药,被王太医发现之后,恼羞成怒,一脚踢死了王太医“杨慎突然走过来,向杨廷和报告这个不知道算好,还是算坏的消息。
”嗯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杨廷和叹了一口气。
正德皇帝显然早就清楚了自己的阴谋,或许从自己的病情越来越重,太医却一直没换起,就开始怀疑吧
或许,正德皇帝向自己请求更换太医,便是在试探自己的底线。
若是王阳明随口说说而已,杨廷和他们还能当没看见。
可谁知道正德皇帝却会召见这个异端,并大有奉之为圭臬的架势。
从正德皇帝继位以来,因为一系列脱出了文官们安排,而开始积聚的不满,到皇帝开始起衅边功,不满积聚到开始酝酿换帝的布局。到最后正德皇帝召见王阳明,才算真正地让天下士林和大部分勋贵们团结在了一起,试行“换帝”。
于谦干过,而且结果很不错。文臣们坑死了勋贵,掌握的朝堂之后,哪怕复辟的皇帝也得捏着鼻子忍下来。于谦一样成了士林的偶像,成了史书流芳的英雄。是不是阴谋,百年之后,谁能说得清?
原本好好的布局,却不想突然被打乱。杨廷和原本希望的是正德能够悄无声息地“病死”。然后以张家满门的性命去逼迫张太后背书。留下一个几岁大的太子继位之后,杨廷和有足够的时间去布局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