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卫公复职金陵外。了尘幻化欲投倭(第3 / 4页)
金陵将时间丢给北京,也是无奈之举。原本就没打算京师能背下这么大一口锅。一方面应付着纷至沓来的士绅,一方面加紧调动军队,试图剿灭倭寇。
如果说,从前的金陵的官员本并不怎么热心剿倭的话,如今倭寇这么一闹,想不大力剿倭都不行。
江南是士绅和沿海的士绅原本一体,甚至大有勾连。但从这一刻之后,裂痕开始出现,最终只会越来越大,再也无法弥补。
大明解决倭患的曙光终于悄悄地漏出了一点点边角。
金陵的变化逃不过了尘的“法眼”。从来都深信事情的剧变都是一个量化过程的了尘,也算明白了为何原本历史上百年倭患,到了嘉靖年间会达到顶峰,然后被大明朝廷下定了死决心地剿灭干净。
倭寇的首领拍了一个使者到了杭州城下,要杭州的官府和富商们出钱赎人,而且开出了一个让人咋舌的数目——两百万两白银。
倭寇不老老实实抢劫,玩起了绑票。而且就在扬州城下扎营安寨,丝毫不把江南的驻军放在眼里。
大明朝廷一年的岁入才多少?
消息传开,整个江南炸开了锅。当天晚上扬州知府直到自己虽然暂时保住了扬州城,却无法向着江南士绅们交代,必无幸理之下,一根丝绸腰带**丝在了扬州知府后衙,留下一个岌岌可危的城池和一个无法收拾的烂摊子。
烟雨江南,花花扬州。扬州历来都是大明权贵们的别院所在。当扬州北围,倭寇抓了很多价值千金的肉票的消息传开,金陵作为总管江南军政的陪都,南京六部以及各级衙门的压力顿时如排山倒海般涌来。
想通了很多事情的了尘,很乐意地再这条裂缝里敲上几锤子。让这个裂缝来得更大一些,也让这道关系的破裂来得更快一些。
出于一份制造矛盾的目的,了尘悄然出城,路上变化了一下模样,变成了一个落魄的算命先生,拿着一付铁口直断的旗幡,留着两撇鼠须,穿着一身半青不白的旧衣袍向着扬州走去。
恩了尘去扬州可不是去救人,而是去落草为寇加害人的。
要是倭寇把那帮子权贵富商和士绅家里的纨绔子弟们怎么样了,相信江南的大家族们便再也不可能和海商有什么和解的机会了。谁叫这帮子权贵士绅自作孽呢?
了尘出于害人的心思,抱着借刀杀人的阴谋,很快就到了扬州城外不远的地方。
世上之事,本来就是有人欢笑有人哭。金陵城里有人悲怒交加的时候,也保不定有多少幸灾乐祸。因为人类所有的幸福感都来自比较,只要有人比自己倒霉,再苦再累,也会带着一份甘甜。
一时间金陵城权贵士绅之家一面向着官府施压的同时,也纷纷暗地地讲矛头指向了信誓旦旦向大家表示已经和海商达成协议的虞山公。
虞山公顿时连门都不敢出了,士林中的声望更是一落千丈。虞山公一大把年纪还有背上这么多“无端”指责,又气又急地一下子就病倒在了床上。
倭寇的条件被杭州府衙报告了金陵,金陵六部可不敢应下这么一份丧权辱国的决定。无论招灾的权贵士绅们怎么施压,金陵留守府还是毅然决定将事情再次上交。
不说两百万两银子是何等巨大的数目,就是有着这银子,谁又敢答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