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乌江战纪 > 第076章 竹枝调

第076章 竹枝调(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巫城冷笑道:“谁说我是找剑!弄死人的办法有千万种!”

巫贞从行囊中取出那件虎符,递与五源。巫贞道:“还须留下一封家书。”说完在内衣上扯下一块布,咬破食指,修了书信,交与五源,又说了女儿名字等要紧事,果五源叫来心腹果璜,让他慎重收好。

巫贞道:“此物虽小,包括家书,不敢落入他人之手。”

五源道:“巫子放心,我亲自去一趟草原,亲手交到令爱手上。”

巫贞惊道:“哪个澹子,难道会是老子的弟子澹子曾到过此处?”

“正是。澹子不仅到过此处,还下了天坑。”

巫贞更惊,道:“听闻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也。今尝仙酒,品好茶,闻道理,又随先贤而去,有何憾哉!”继续听曲儿。

巫贞听到一首有些特别的曲子,又十分伤感起来,对五源道:“深感垂恩,将去之人,本是一切皆化为尘土,但仍有一大牵挂。罪人有一事相求,不知方便不方便?”

“请讲,但凡做得到的,老夫一定周全。”

散抛残食(竹枝)饲神鸦(女儿)……

这歌儿,名为竹枝调,是民歌大族巴人的流行歌曲,正是宋玉所谓“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的“下里巴人”喜欢唱的,以笛、鼓伴奏,同时起舞,声调宛转动人。

后来,唐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也十分喜欢,依调填词,其中一首“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更是无人不知,流传上千年。

还有人考证,宋代郭茂倩编著的《乐府诗集》中载的民歌“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是一首竹枝歌词,演唱时加上衬词,实为“巴东三峡(竹枝儿)巫峡长(竹枝儿),猿鸣三声(竹枝儿),泪沾裳(竹枝儿)。”

听了这曲,喝了口茶,巫贞对五源道:“我还有一事不明,想要请教。”

巫贞道:“我夫妻二人,还有一女,被扣草原,生死难料,委实心酸,倒不如一起下了天坑,也得个全家团聚。分别之时,连一句话也没有说到。刚才听说下坑前要把物品归还我们,因此,想请寨主托人送一件祖传之物给小女。”

“此事不难。”

“借茶一盏,感谢寨主大恩大德。”巫贞带头起身,夫妻共同举盏,巫城勉强也举了举,五源连称“岂敢”。

五源令人将三人的行囊送来,巫城迫不及待想要找什么东西。

五源笑道:“我知你在找剑,剑已放下天坑去路了。只这几个包袱你们可随身携带。”

“请讲。”

“我见此处牌匾之下,多有两行小字,且多是五个字,这不多见。”

果五源道:“本来还有七个字的。以前还有几处字,因本地人不爱这个,修缮时失落了。”

巫贞道:“七言歌儿,越国民间有传唱,当年感伍子胥事,越国乐师扈氏曾作过一首七言歌儿,广为流传。”

五源道:“天坑中各处扁额名称,上面的歌儿,皆是澹子酒后所书,我先祖令刻上。澹子正是越国人氏。”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