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乌江战纪 > 巴文化惊世大猜想——屈原是巴人

巴文化惊世大猜想——屈原是巴人(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屈原身世的秘密,渐渐露出了蛛丝马迹。

来自灵山的巫师

质疑司马迁的记载并没有足够的依据,而《离骚》的自述又显示着明显合理的成分,屈原身世之谜的正解又在哪里呢?

“千人大合唱”的秘密

文献记载的矛盾,证明屈原身世的疑问并非空穴来风。

宋玉曾经在一次与楚王的谈话中说:“有个外地客人在郢都的繁华闹市唱歌,一开始唱《下里》、《巴人》,跟着就有几千人附和着唱起来;再唱《阳阿》、《薤露》,跟着有几百人合唱;而当他唱起《阳春》、《白雪》的时候,跟着合唱的仅仅几十个人而已。”

《下里》和《巴人》都是战国时代流行的巴人民歌,这一点已不用怀疑。几千人在楚国的都城里合唱巴人歌曲,这些人是什么人呢?

如果《史记》的记载让人无法理解,那么屈原自传式的诗歌《离骚》,就更让人一头雾水。

《离骚》里自述道:“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翻译成白话,就是“家人根据我出生的日期,给我起名为正则,取字为灵均。”

显而易见,正则、灵均,与屈原、屈平,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姓名体系。

为什么屈原的自述与司马迁的记载会有如此大的差别?

楚国进入战国,其西部版图已包括了鄂西、川东、滇、黔等现在的广大西南地区的很多地方,而屈原的出生地秭归县乐平里,正位于川东与鄂西交界之地。

专家们认为,当时许多巴国的土地不断遭遇楚国侵吞,两国交界之地实际上形成了犬牙交错的状态。而这种版图上的交错,对巴、楚文化的交融产生了深刻影响。

重庆师大教授管维良:当时楚国虽然已经占领了大部分巴国疆域,但当地仍有巴人居住,所以才有深受大众喜爱的“通俗歌曲”——巴歌在楚地流行。

所以,屈原同时深受巴楚两种文化的影响,这个立论是可以成立的。

在屈原惊天地泣鬼神的诗歌中,也最终可以证明这一点。

是司马迁在《史记》里的记载有误,还是屈原在《离骚》里的自述不可信?

专家们认为,以司马迁撰写《史记》的严谨态度,他不太可能连这个人物的基本身世都模糊不清。

那么,会不会是《离骚》的说法出了问题呢?

专家们注意到,《离骚》里自述的“正则”、“灵均”这两个名字,分明又带着强烈的巴文化色彩,其中蕴涵的巫术气息,简直可以用“扑面而来”形容。

这和屈原故乡乐平里发现的大面积巴文化遗存不谋而合!巴人正是一个以巫文化著称的族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