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帝 > 第九章 满汉通婚?(四)

第九章 满汉通婚?(四)(第3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这些都对改革产生了一定的坏影响,因此在朱影龙的授意下,通政司也办了一张报纸,报纸专门对百姓解释一些关于改革中新政策理解的误区或者误解的解释,也邀请一些在施行这些新政策中的年青官员们发表他们的感想和评论。

杨嗣昌等人提出来的以“仁、义、礼、智、信。”圣人那一套教化万民的言论,对上了冒襄等几个年青官员为首的“理想、进步、开放、自信、发展”为宗旨的儒学新解。

黄宗羲等人推动的新儒学运动先是从官场进入民间,在民间生根发芽之后,等杨鹤等守旧派的儒学宗师发现新儒学运动对他们带来的巨大冲击之后,新儒学运动又重新从民间主战场移到了官场,这对朝廷来说不亚于是一场革命。

人人都知道新儒学背后的支持者是皇帝,但皇帝却从来没有在任何公开的场合发表任何意见,或者是支持哪一方,他似乎在等哪一方取得最终胜利才会表态,但做为皇帝的朱影龙自己却知道如果自己表态的话,会立刻让朝野力量失衡,没有了杨鹤等人的抵抗,新儒学即使打败了传统儒学也只能风光一时,底子太薄是他们最大的弱点,而正因为自己在,杨鹤等人不敢对新儒学进行毁灭性的打结,传统儒学在力量上要强大的多了,自己不表态正是对新儒学的一种保护,同时传统儒学也不完全都是糟粕,这也是对新儒学的一种磨练,等新儒学逐渐壮大了,就算自己不表态,新儒学也能取代传统儒学,而且学术成长最忌讳的就是拔苗助长!

梁廷栋从军机阁内部会议上听到李瑶即将入主禁卫军的消息立刻命人给杨鹤传了一个消息。

半晌,孙承宗终于想到了一个借口,出声道:“皇上,老臣虽然是军机阁总理大臣,总揽全国军务,但军机阁并不是老臣的一言堂,而且京营新军是由京营新军提督陆浩天大人统帅,李瑶旅将是他的部帅,老臣总要先知会他一下,问一问他的意见才是,西山大营第九旅中多是李瑶旅将的旧部,如果就这样把他们通通调入禁卫军,老臣怕到时候李瑶旅将也不会答应的。”

孙承宗的策略是,既然皇上您自己不把话说明了,那他也就装做不知道,您只说调那一旅官兵,可没说连主将一块调。

“也好,这件事孙老爱卿就辛苦一下。”朱影龙自知语病被其抓住,无可奈何道。

“那是老臣应该的。”孙承宗见危机已过,赶紧拉着熊廷弼告退而去。

朱影龙并不知道自己这个决定给京城的官场带来多么大的震动,总之这个决定的影响甚至冲淡了四川平定、蜀王归降的喜悦。

杨鹤在内阁当值,接到这个消息后,立刻先将这个消息通报给几个交好的官员,其中就有孔圣人之后原礼部右侍郎的孔以贞,现在的教育部副尚书等等。

一番商议后,杨鹤等人统一了认知,皇上已经存了调李瑶入主禁军的心思,但被孙承宗暂时拖延了一下,可孙承宗最多只能拖延,因为李瑶的顶头上司京营新军的提督陆浩天可是皇帝的亲信,只要是皇帝的旨意,他不可能不放人,也就是说李瑶入主禁军已经成为定局,他们想知道的就是李瑶走后的空缺会由谁补上,这是个关键的位置,杨鹤的想法自然是想让他们在军中培养的将领顶上,但他们分属军政不同部门,对军机阁的任命内阁已经无法插手,这样一来这个艰巨的任务就落到了同属一党的梁廷栋身上。

梁廷栋属意的是崇祯元年的武状元朱可贞,在南征的时候立过战功,也破有些大将这才,他也有意提拔他为心腹,因此便暗中活动起来。

当然朱影龙并不知道这些,他也没有让暗影去盯着这些大员们的一举一动,这些人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如果一旦被发现,就会让这些大臣们人人自危,对朝廷缺乏信任感,自然也不会忠心的为朝廷办事,自己也听不到真话,与国家何益?

不少官员认为这是一个信号,一个新一代宫闱权力斗争的信号,无数官场老将在得到这个消息后当夜失眠。

皇后势孤,虽然生下了嫡长子,但熊贵妃的父亲和兄长都掌一方兵权,军中势力庞大,加上熊贵妃又生下了皇长子,将来谁来坐上皇帝的位置还为未可知,为了怕熊氏势大难制,皇帝推出了宜妃与之对抗,并且让与宜妃同出一地的李瑶执掌禁卫军,幸亏麻姑所出的是一位公主,但以皇帝的宠爱来说,将来还会不会生出一位皇子这也是一个未知数。

不过这些微妙的局势到点醒了朱影龙,他无意中的一些做法道切合平衡之道,只要自己控制的好,表面上熊瑚和麻姑的力量会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在这样一个平衡下,宫内宫外也会相对的平静,在刻意的引导下,或许能产生一种良性的竞争氛围也说不定。

虽然兵部早已并入军机阁,但梁廷栋的兵部侍郎的官衔并没有除去,眼下两大阁的官职职称以及品级都在重新拟定,兵部侍郎那在以前可是朝廷大员,身为兵部的第二号人物,那可是身兼重任,可自从兵部并入军机阁之后,梁廷栋这个侍郎的风光也就到头了,他被孙承宗一纸调令去了一个总装备部的部门,管的是全国所有将士的武器配给,从研制、打造、测试、量产、装备以及旧武器的回收等一系列的工作就成了他的工作,这本来是个相当重要的部门,可在梁廷栋的眼里,这就是打杂的部门,区区一个侍郎居然去管铠甲、兵器,这二品的大员就真的不值钱了,自己自负满腹才华,袁蛮子有什么好?不就仗着一点军功嘛!有什么了不起!

这些想梁廷栋这样自以为郁郁不得志,才华不能施展的人渐渐的在朝内形成了一个小团体,逐渐想杨鹤等人靠拢,加上杨鹤之子杨嗣昌以翰林院院正的身份聚拢了不少文人士子,利用新兴的报纸,开始不断的抨击时政,由一开始的小打小闹逐渐壮大,在民间保守势力中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