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北伐伊始(一)(第2 / 2页)
“豪格所言不无道理,但是朕可不能不没有所防备。”皇太极思索了一下道,“传朕的旨意,武英郡王阿济格身体违和,朕特恩准其盛京修养,调成亲王岳托守辽阳!”
这个时候将阿济格调回盛京,摆明了是不相信多尔衮兄弟,不过多尔衮脸色一点变化都没有,他知道皇太极早就想把阿济格给调回盛京,只是苦于没有机会,现在终于找到借口将阿济格从辽阳城调出来,岂有放过之理,不过阿济格不知道多尔衮的底细,更加不知道多尔衮早已不姓“爱新觉罗”了。
皇太极可以削弱多尔衮兄弟的势力,但是要杀他们恐怕不太可能,多尔衮可从来没有在公开场合反对过皇太极,而且对皇太极的命令是从不推诿,尽力执行,皇太极也找不到任何借口对付他,更何况多尔衮现在已经算的上是权倾一时的大清国亲王,无缘无故的擅杀功勋亲王,已经懂得爱惜名声的皇太极可不愿青史上给自己留下这么糟糕的一点污点!
“皇上可还记得今年前与亲征察哈尔蒙古一战,若非有大明两万关宁铁骑突然出现,此刻皇上早已一统漠南蒙古,何以成现在尾大不掉之势?”范文程可不比代善和多尔衮,代善是看不到,多尔衮是不想说,他可是死心塌地的为皇太极谋划,自然是要出言提醒一下皇太极,局势不能太盲目乐观。
“老臣也赞同范大人意见,虽然表面上一片平静,但是这种平静让人来的不舒服,就好比天上乌云盖顶,本来接下来要电闪雷鸣,要下雨了,但是却不是这样,乌云没有散去,但就是不打雷,不下雨,太诡异了。”希福道。
范文程朝希福投过去一个微笑,他这个比喻实在是太恰当了,正好形象的说明了此时大清国面临的形势。
虽然代善和多尔衮是亲兄弟,但皇太极更相信范文程和希福的话,因为他自己本身也有这样的感觉,雨就是被吊在本空中,就是下不来,让人难受。
“豪格,你说呢?”还有两个人未发言,其中一个还是自己的长子,自己生的这些个儿子中,也就他还像个样子,刚封了亲王,地位跟几位叔伯相等,说话的分量自然也重了些。
豪格没想到皇太极会突然问到他,心中“咯噔”一下,想了一下,忙道:“回禀皇阿玛,儿臣认为,眼下无论大明对咱们大清,还是咱们大清都还不是决裂的时候。”
皇太极一喜,心道,这浑小子或许有些长进,居然还能说出这样的话来,于是脸色一松道:“继续说下去!”
“儿臣将两国的军力做了一个比较,从兵力上看,咱们弱于明廷,装备也稍差,但是明军骑兵不如咱们多,就算战斗力相当,最多也就是势均力敌,因此这个时候不论谁打谁,短期内都难以击败对方,而明人一项喜欢内斗,不善外攻,纵有几个名将,也会被皇帝猜忌,想那为明廷打下琉球的洪承畴和宋献策,如今却被明帝撵到去教书去了,这就是明证。”豪格看似精心准备了这一番说辞。
虽然不能完全赞同,但是豪格的这一番话却并非一无是处,有些地方还是非常有道理的,只不过以他们的眼光看不出洪承畴和宋献策去教书并不是因为猜忌,而是要他们培养出一大批的合格的军官来,以及传授海上作战的经验,为了后继有人,朱影龙也怕他们树大招风,故意的给冷藏了起来,却不想落到皇太极君臣眼里,这又是一件功高震主的事件。
这就是惯性思维的可怕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