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平荆南转战豫章(第2 / 8页)
他是绿林出身,然而等他懂事的时候张羡已经成了大汉的官员,他一辈子都在父亲地庇护下,虽然征战这么久,但可说有惊无险。这时蓦地四方都是刀枪敌人,侥幸倚仗地势抵抗,已浑身血汗,大叫道:“爹爹救我!”
在城中,张羡救了他一次,在这世上,爹爹一直为他修补错误,毫无怨言。最后地关头,他还是在向爹爹求救。
许多人任是平日强煞,在最后救助地时候,不还是想起了自己地爹娘?
张羡眼中已流出了血泪,他已再无半分办法。看着远处月下林前,黄忠幽漠淡远的望,张羡陡然间怒喝一声,高高跃起,竟然踩长枪铁盾而过,急向黄忠冲去!
该赢的仗,他绝不会输出去!
有人说战争就是比两方谁犯的错少,黄忠不知道对手会不会犯错,可他自己绝不会因为侥幸而犯错!
而太史慈安排的杀局,也不在城内,而在城外的黄忠。
城北主攻,城西重兵设防,城南、城东也有伏兵。太史慈和黄忠研究许久,张羡经周挺叛变,已失军心,不见得有人会跟随。而二人也知道,张羡一直和交州有瓜葛,太史慈判断,张羡只要不死,多半就会向东而逃,转而向南,黄忠赞同,是以早早的在东方设伏。
张羡一头扎入黄忠的埋伏圈中,想要出去,已是千难万难。
只见到前方密林处,一时间不知涌出多少兵士,长枪单刀,强弓硬弩对准了众人。
张羡毛骨悚然,大喝声中,催马寻荒野要走,陡然间马儿悲嘶,‘咕咚’摔倒。原来暗里早就绳索设下。这时候众兵士涌到,长枪乱刺。一马徐徐策出,马上那将,手持长刀背负弓箭,淡漠道:“张羡,黄忠等候多时了。”
张羡算错了一点,太史慈的兵力绝不满足只攻北城。张羡虽然掀起了荆南四郡的叛匪,可是无论是刘备还是刘铭的眼中,他都早该落幕了。
彭城侯有令,必杀张羡!
黄忠自从跟刘磐被刘铭救出之后,望着滔滔洪水和水下的亡魂,失神良久。刘磐还能鼓起勇气跟刘铭道谢,黄忠却是越发沉默,不杀张羡,誓不开口。
张羡不过十数人跟随,可黄忠在这里的埋伏,就算几十头老虎都能捉的到。张羡落马,军士一冲之下,父子分离,将兵隔断。
张岭虽是勇猛,但四面八方的枪,刺过来,绕是三头六臂,亦是无法抵抗。砍死数名兵士后,已身中数枪,大喝声中毙命,却还是毅立不动。
张羡已被深深地悲哀笼罩,张岭是他地手下,亦是他的亲眷。如今只有张岭跟他走到最后一步,他对张岭地感情,难以言表。张岭一死,再加上自己和儿子,是不是意味着自己到了今日,终于走到了尽头?
他不甘心、不情愿、长枪折断,却又拔出了单刀,单刀再折,他只能用拳头,拳头浴血!他受创多处,却还是如困兽猛虎般地搏斗,不想放弃。可是他武功虽高,却如何能杀地退如潮涌、无穷无尽地兵士?
张怿却已吓地腿软。
长沙郡中十七城黄忠带兵收复十二城,而后其余城池望风而降,老将黄忠之名一月之间传遍长沙。后来有叛军将领痛哭,说是若知长沙之内有黄汉升,断不敢兴兵从贼!
别说如今彭城侯下了必杀令,就是不下此令,黄忠也会用十二分的力量去执行。有时候,杀一人甚至比破城还要难,张羡老奸巨猾,武功高明,要杀他不容易。
虽然周挺信誓旦旦说,他一定能和同伙把张羡的人头拿来,可太史慈和黄忠都不会把赌注完全压在他身上。太史慈不是不信周挺会全力以赴,他只是喜欢稳妥行事。黄忠则只是根本不相信纵横四郡的张羡,会真的笨到死在一个手下偏将的刀下。
求人不如求己,永远不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别人的手上,这是黄忠做事的准则。此生唯一的例外,就是奔波天涯,求人替黄旭治病。想起当年见到刘铭的时候,黄忠总有片刻的恍惚,没想到今日真的能见到少年成长为英雄。而自己的儿子,当年分别时说出的豪言壮语,如今也一步步在实现。
收拾起思路,黄忠早已集中精神在此埋伏。黄忠或许不如张飞赵云能冲锋陷阵,或许不如高顺张辽能练兵齐心,但是年纪不小的黄忠有一个优点少人能及,那就是他的不求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