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时空倒爷生活 > 第六十七章 过年了

第六十七章 过年了(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大年三十一大早,白妈就把所有人就叫了起来,分工合作。白爸到花市去买鲜花,白妈和邬雪梅准备团年饭,白棠带着两个小的贴门神贴春联贴窗花。白家的大门做为前门贴着秦琼和尉迟敬德的画像,邢家那扇门做为后门贴了钟馗的画像。

“姑姑,门神好威武!”小包子在一旁帮着递剪刀、递透明胶。看着邢晓康举得高高的门神年画,小包子忍不住赞道。

“当然了,这是棉竹年画。其他年画上的门神都没有棉竹年画上的门神威武!”邢晓康一副“我什么都知道”的表情跟小包子说道。

“棉竹年画是什么?”小包子歪着脑袋,好奇地问。

邢晓康还真知道棉竹年画是什么,因为他每年都会帮着贴门神,白爸早就告诉过他棉竹年画的知识。

白妈用山楂和决明子煮的山楂决明子茶,决明子能够清肝明目、利水通便,与山楂搭配后具有降血压调脂肪的作用,适合老年人服用,当然,年轻人喝了也有相当好处。

“洗菜切菜我都能干,洗碗打扫卫生也没问题。”曹雪立完保证就跑到白妈身边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能干,“阿姨,我帮你端盘子。”

盛青希羡慕不已:“我好想留在D市不走了!”

张丰笑:“你上个电影不是在D市拍的吗?下一个电影也来D市不就可以经常来白棠家打牙祭了!”

“好主意!”盛青希双手拳掌相击,决定把队伍拉到D市来拍摄,相信熊文隽和原少川他们肯定不会有反对意见了。这几个也很想念白家的美食。

“绵竹年画又称绵竹木版年画,以产于竹纸之乡的四川省绵竹市而得名,流行于中国西南地区。多以木版印出轮廓而后填色。绵竹年画与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齐名为四大年画之一,素有四川三宝、绵竹三绝之美誉,体现巴蜀人民乐观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汉民族风尚。”邢晓康照本宣科地背道。

“康哥哥好厉害,懂得真多!”小包子满眼崇拜,邢晓康得意地把小胸脯挺得高高的。

白棠抿着嘴乐,小孩子们真可爱。D市离绵竹不远,绵竹年画是白棠从小看到大的。据说绵竹年画的历史追溯到北宋,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木版年画开始在民间广为流行和发展起来;清代中叶,四川城乡各地普遍兴建会馆时,多聘请绵竹画师和塑匠雕塑神像,彩绘梁壁,使年画师们的艺术在实践中得以发展。乾隆嘉庆年间,由于经济繁荣,绵竹年画进入鼎盛时期,年画行会也相应建立,名“伏羲会”,有专业从业人员九百余,作坊三百多户,年产年画1200万多份,产品除运销两湖、陕、甘、青及四川各地外,还远销印度、日本、越南、缅甸和港澳等国家和地区

“喂,喂,我们家不是你们剧组的食堂!”白棠开玩笑地提出抗议。

“哎呀,别这么小气嘛!”

盛青希和张丰离开不久,春节就到了。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儿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访亲友,大年初二祭先祖,初三初四逛庙会,十五晚上街上走。

以上是流传久远的年俗民谣,可惜,现代的城市中过年的气氛不是特种浓厚,许多过年习俗被大伙儿忽略了。所幸家中有老人,他们都很注重传统习俗。白棠和邬雪梅被白妈指挥得团团转。今年,女儿回来了,邬雪梅与邢晓康在白家过年,再加上另一个小包子艾挽夕,比起往年白家老两口大眼瞪小眼,又热闹又温馨。白棠很喜欢这种气氛,前两来因为工作她无法回家陪父母,只能一个人在外地孤零零地过。那种日子,想想都让她心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