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大唐贤相(第2 / 4页)
游人们心满意足,轰然响应,收拾东西,各自归去。没多久功夫,原本热闹的原野又恢复了宁静。
陈晚荣他们也打道回长安,坐在马车上,陈晚荣心想这睿宗在权术上没有做出什么业绩,后人对他多有不屑,不过做人倒还是值得尊敬,颇有长者之风。这种演奏是何等的难得,要是换个心胸狭隘的人,哪会让百姓听到,肯定会把游人轰走,他不仅不赶人走,还任由游人欣赏,来个“君民同乐”,这份胸襟不能说小了。
陈再荣从演奏中看出了一些不同寻常之处,掀起窗帘朝外一瞧,外面没有人,这才压低声音,在陈晚荣耳边轻声分析起来:“哥,我猜太平公主今晚是奔太子来的,她肯定听到太子要来玉真观的消息,想找太子的麻烦,没成想皇上也来了。皇上心地仁慈,不忍把我们轰走,要不然依太平公主那性子,我们哪有这等耳福。”
这话不无道理,太平公主虽是处处逞强,却对精明果敢的李隆基很是忌惮,要是在游人面前演奏,万一技不如人,这不是丢脸么?不过,陈晚荣却比陈再荣想的还要远些:“再荣,或许太平公主是逼于皇上之威才演奏的也未可知。要知道,妹妹再亲,哪里亲得过儿子。皇上已经在暗中帮太子,这机会不会错过。”
太平公主和睿宗都是武则天所生,兄妹关系。太平公主虽是权倾天下,对睿宗还是不敢得罪,睿宗明知他技不如李隆基,要她演奏她也不能拒绝。
在惊天动地的喊声中,一声柔和的琵琶声响起,声音并不大,却有着异常的力量,喊声不由自主的停了下来。
“太子的《还京乐》!”陈再荣在陈晚荣耳边轻声解释起来:“哥,这《还京乐》是太子于去京诛杀韦后安乐公主之后作的,讲述的是诛杀韦后之功。”
陈晚荣细听之下,果然有杀伐之意。陈再荣声音压得低低的,只有陈晚荣才能听得到:“哥,太平公主处处争强,就是这般作乐也想出风头,适才演奏琵琶,本想领奏,压制太子。没想到不自量力,太子羯鼓一出,轻而易举就夺了他领奏的地位,可笑!”
左右一打量,无人注意他们切切私语,陈晚荣这才放心,适才琵琶和羯鼓争夺领奏位子,暴露了太平公主的心态,处处想压住太子,却处处压制不住,这哪里是在作乐,纯粹就是在明争暗斗。这个太平公主也是,居然想在音乐上和李隆基争强斗胜,她的琵琶弹得虽好,比起李隆基杰出的音乐天赋还是要差一大截子。
也许李隆基并没有争强之心,只是他杰出的音乐才干使然,不期然中就把太平公主压制下去了。
陈再荣点头赞同,道:“我猜太平公主在这里吃了暗亏,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明天这考核就有好戏瞧了。”
这次考核的条件不比以往,很是苛刻,选出来的人虽是没有什么权势,必是朝廷未来的栋梁之材,太平公主不会看不明白,势必会插上一手,这在情理中,陈晚荣告诫他道:“你只需要做好的你事就行了,其他的事不用理睬。”
依陈再荣现在的身份、地位、实力,想管其他的事也是管不了,还不是做好自己的本份,陈再荣受教:“哥,我明白。”
两人这场政争正如这演奏一样,太平公主处处争强,李隆基却后来居上,一举灭了太平公主。
李隆基演奏了《还京乐》后又演奏了《夜半曲》,等到演奏完毕,游人们个个如痴似醉,连喝采也忘了,原上只余鸟儿的啾鸣。一群鸟儿振翅翱翔在道观上空,啾啾而鸣,久久不忍飞去,尉为奇观,要不是陈晚荣亲见,说什么也不信。(按:李隆基一生作曲甚多,只是已经失传,只见其名目,甚为可惜。)
陈晚荣看过的现代演唱会不少,就是没有如此富有感染力的演奏,李隆基的演奏虽然停止了,但其魅力,余音必将萦耳三日,三日犹不绝!
“太子万岁!太子万岁!”原野上突然爆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喊声,就是那些原本赞美太平公主的人也在山呼万岁。
道观里传出一个洪亮的声音:“皇上有旨:曲终人散,都回家去吧!”声音响亮,应该是几十个大嗓门一起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