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二章 人才济济(第2 / 4页)
如此之多的功用、设计如此复杂的水运浑天仪出现在唐朝,绝对要算一个奇迹,具有太多的机械知识,陈晚荣能不惊讶么?
为了指导农业生产,历代王朝除了采取有力的措施以外,还把农业生产的技术写在历书上,而且,这些历书是免费发给百姓,一年一发。
要是到了该发历书的时候,却没有发,那么,老百姓就会想这个朝廷不行了,连农业都不重视,朝廷的威望会大降。
无论是明君,还是昏君,给老百姓发历书是必做之事。若是不能做到,可以说这个王朝已经完了。很有趣的是,恰恰是在战乱时期,老百姓得不到历书,往往会“荒废农时”。
吐蕃大胜之后,睿宗雄心勃勃要做一个大有为之君,他能不加倍重视农业?能不重视历法?能不修正修历法?
这一重任自然而然的就落在了精通天文的僧一行身上,这也是睿宗此次召僧一行进京的目的所在。就是僧一行不提,睿宗也要他重新编撰历法。
一是在古代天是至高无上的存在,钦天监里的人观测的是天象,深知上天的意旨,谁敢不敬呢?就连皇帝都不敢轻易触动钦天监里的人,要是皇帝杀了钦天监的人,往往会给斥为暴君。
二是他们观测天文,制订历法。历法在古代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比起现代的“红头文件”还要有效力。现在的红头文件摆在案头,我们也不过是好奇,翻翻而已。在古代,老百姓对历法非常重视,往往是按照历法行事。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古代的历法不象现代的历法那般单纯,不仅有月份、晦朔、时令、节气,还有潮汐变化。
最重要的是历书上还附和农业生产的指导性技术,比如一亩田播几斤种,何时犁田、何时下种,如何施肥,如何除草,如何应对病虫害,这些都会写在历书上。
因而,古代的历书堪称“农业生产技术指导书”了,对老百姓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陈晚荣深知这事有多重要,想也没有想道:“这事,我们全力配合。大师需要什么,尽管说。”
“谢陈将军!”僧一行施礼相谢,接着就道:“第一件是我们要做一个水运浑天仪,这需要一些工具,军器监有削铁如泥的机床,这就省事多了。”
“水运浑天仪?”陈晚荣一听这名字,眼睛猛的瞪大了。叶天衡他们只是想这是一个天文仪器,没什么大不了的,陈晚荣却是知道水运浑天仪所具有的划时代意义。
水运浑天仪比起张衡制造的浑天仪更加复杂,更加巧妙,这是仅就天文而言。这仪器之所以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就在于,他运用了大量的机械知识,还是一个机械钟。用齿轮传动,上面做了两个木人,每刻击鼓,每个时辰撞钟,具有报时功能。
比起古代的沙漏准确得太多,也更方便。
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直到现代,中国才向工业社会转变。在现代,农业大国是落后的代名词,意味着挨打;在古代正好相反,农业大国才能强盛,原因何在?
农业大国好啊,因为粮食多了,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口,有了更多的人口,就要以做更多的事情,比如建立更大规模的军队,创造更多的财富,可以开疆拓土。
古代中国疆域辽阔,资源丰富,就是人口不算多,不够用。即使东汉的六千万,唐玄宗的七千万,加上隐形人口,接近一亿了,北宋一亿多人口,都不够。要想人多,就得让他们吃饱饭,这就需要发达的农业。
正是因为如此,商鞅定下“重农抑末”的基调后,最终演变成一条传统国策,后世虽有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这些雄材大略的帝王,不仅没改,反倒加强了。
明太祖朱元璋对这一传统策略的捍卫可以说达到有病的程度,他重视农业,鄙视商人,商人在他眼里跟蒿草差不多。那是因为他是叫化子出身,乞讨过,饿过肚子,深知一餐饭对老百姓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