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五章 大战伏牛山(第2 / 3页)
要是伦多巴真的照他自己说的去做,采取围困之策的话,李隽的麻烦会很大,不过李隽也不会没有办法,他已经想到一个应对之策,那就是要是蒙古人真的围山,无法过下去的话,他就带领老百姓从伏牛山往西去,因为伏牛山西边和秦岭相近,靠近汉中之地。
解晋正在扫荡汉中,李隽往西肯定会得到他的支援,问题就好办多了。
为了防止有人逃跑下山,李隽派人守住各处要道,带头的都是侍卫,他们不仅军事素质过硬,还绝对忠诚,非常可靠。不是李隽不相信老百姓,这是实务,不得不防。
狩猎队的收获也不小,每天都能打到大量的飞禽走兽,不下四五千斤之多。之所以有如此成绩,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丁大同的经验丰富,他带领的狩猎队都是由有狩猎经验的人组成,轻车熟路,打猎自然是容易。
另一个原因就是伏牛山的野兽本来就不少,伏牛山海拔高,一年到头也没有几个人来到,这里的野兽根本就没有和猎人较量过,真的是说得上一个蠢字,遇到经验丰富的丁大同他们还有不倒霉的道理。
收获虽然大,但是用度更大,四五千斤根本就不够万多人塞牙缝,李隽衡量之后下令,除了老人孩子病人和接受训练的青壮年,以及要干重活的人以外,全部定量供应。
为了最好地执行这一措施,李隽以身作则,自己的粮食供应只有定量的一半。有了李隽的榜样,其他人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接受定量这一事实。
姚守依非常感奋地道:“大人,你说什么我就做什么,决不出问题。”顿了顿,才道:“我姚守依活了大半辈子,都在给鞑子做牛做马,从来没有过上一天人过的日子,现在大人给我机会做人,我一定好好做一回人。乡亲们,走咧!”扛着斧头,带着人去了。
在蒙古铁蹄下,做牛做马的又岂止他一个人,李隽很是感叹他的激奋之言,叮嘱道:“你们要小心点,要平安回来。”
“大人,请放心。”姚守依的声音远远地传来。
安排完这些必须安排之事,李隽大步向前走去,来到一个山洼处,这里聚集了一千多名身强力壮的男子,正在十几个侍卫的指挥下练习刺杀搏斗,他们将是这支农民队伍的守护神,他们将用他们的生命和热血来捍卫一万多老百姓的生命。
李隽天生就有一种本领,他的言词能够激动人心,挑选出这批人后,李隽给他们训话,听了李隽的训话,无不是人人振奋,恨不得与蒙古人拼个你死我活。练习搏斗技巧很是用功,虽是在大冬天也是人人汗流满脸,额头上热气腾腾,好象一个大蒸笼。
许久以后,李隽回忆起这段艰苦的时光,评论道:“正是乡亲们的支持,定量这一措施才得以实施,我们挺过了这段艰苦的时光,为队伍的壮大作出了贡献。”
蒙古军队的反应也够快,李隽他们进山不到十天,一支为数三千人的蒙古军队就赶到了伏牛山下,准备对伏牛山发起进攻,一举消灭山上的老百姓。
要不是李隽巧妙运筹,制造假象,把他们迷惑,牵着鼻子向南追的话,他们早就到了,李隽根本就不可能进山。
伦多巴是这支蒙古军队的指挥官,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云缠雾绕的伏牛山,很是不屑地道:“他妈的,南蛮还变兔子了,居然跑到山上去躲起来了。别的不说,老子只要围住山不攻,他们不是给冻死也会给饿死。”
他说得一点没错,现在的情况真的是让李隽伤透了脑筋,许久以后李隽回忆这段时光说:“我还从来没有如此伤脑筋过,就是临安保卫战,就是最需要银子的时候我也没有如此焦虑过。我最担心的就是蒙古人采取围困之策,因为冰天雪地的,我们除了打猎,很少能有食物。”
对于他们的表现,李隽很是满意,不住点头。然而,唯一不足的是,他们手里的武器实在是不堪入目,因为他们手里拿的是木棍,还是刚刚砍下来的,不住向外渗着水份。
他们是农民,根本就没有武器,事起仓促,李隽就是有通天彻地之能也不可能象变戏法一样变出兵器,只好要他们去砍些木棍当作武器了。
在李隽巧妙部署下,在老百姓的通力合作下,几天之后,房子也造了接近两百间,几个人、十几个人甚至几十个人挤在一起也能凑合着住了。李隽先把老人孩子女人病人安排进去,也只能勉强够。就是这样,也让李隽放心不少。
眼看着天气又要变了,马上就要下雪,实在无奈,李隽只好派人去找山洞,除了不能不集中的人,比如那些接受训练的丁壮,全部分散开,要他们住到山洞里去。山洞阴暗潮湿,根本就不适合居住,但实在是无法可想,李隽是不得不出此下策,要不然雪一下,还不知道有多少人会给冻死。
当然,李隽给他们制订了纪律,要他们遵守,这些纪律主要是不要下山,下山者必然重处。原因非常简单,山上的条件非常艰苦,难免有人捱不住了,想冒险下山,说不定给蒙古人抓住了,山上的情形就会给蒙古人知晓,那样的话对李隽极为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