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一五章.龙虎桩(第1 / 3页)
当然,像杨猛如今的层次和境界,可谓已到了手眼通天的地步,形意十二大形中的关窍,自然是一练便可水到渠成。
而因为对三体式不同的感悟,杨猛又对龙形和虎形最为上心。
龙形练心、搜骨、洗髓,骨中养血壮气,练龙形者,又为云,云从龙,所以起手式多从承浆之穴起,深心格致,身体活泼之理自然明了。
虎形贯脉、易筋、壮膜,筋膜生肌长劲,习虎形者,又为风,风从虎,在拳中而为虎扑,臀尾起落不见形,以一记虎桩打通督脉,进而力通百脉,格虎形之至理,以通诸窍门。()
杨猛之所以要将龙虎双形一同习练,是因为龙形的起手承浆之穴,即唇下陷坑处,又名任脉,与虎形之气发自督脉,而任督二脉正是轮回相接的两路练气之源头,二形一前一后,一升一降,就是三体式。
形意拳的三体式,号称是一切桩法拳术的根本,在于桩法的升降之力。*--*.
而这一点,在杨猛跟李存义学习剩下的十二大形之后,感受得尤其明显。
十二大形,杨猛早在东北便随常海练过,不过那时练得是心意[***]的打法与拳意,到了北派形意拳中,无论是练法还是打法,又都有了新的变化。
这个变化自然就出在三体式上,确切地说,在于三体式中暗含得升降之力。
虽然杨猛距离出神和抱丹都还有些距离,但他在武道上的造诣与目光,已经具备了真正开宗立派的资格,也就是说,完全脱离了那种死练呆练的范畴,虽说李存义一下将十二大形中练法与打法上的关窍都说给他听,可对于他现在的境界来说,便不会再如初学时那般,因为一两个关窍,而影响整个拳架的理解和变化。
一个最为简单的三体式,演化成龙虎双形,却丝毫不会让杨猛觉得错乱,因为这龙虎双形,都是由三体式的升降之力中发劲,只要明白了这双形的神意与动势,便能通过这最为简单的桩法,融合龙虎双形上乘搜骨易筋的练法,明了双形拳路发力的源头,乃至神意运行的道理。
如此一来,自然便会无往不利。
这就是,一法通则万法明。
就好比三体式中的升降之力,杨猛之前也曾有过很深刻的体会,但在练了几天十二大形之后,便明显感觉到更适合龙形与虎形的桩法乃至发劲。
功夫早就已经上了身,而那些真正上乘的打法与关窍,其实便是一两句话便能点透的东西。
如果弟子没有基础,将所有关窍一股脑地告诉弟子就是揠苗助长,如果弟子已经将功夫练上了身,那这么做又有不同,在武门中,叫做安手安眼。
功夫还是徒弟们每天都要苦练的那些功夫,但经过了师傅亲口指点的关窍后,练得那一路功夫才算是有了实战的手眼,进而便不再是简单的练家子,而是真正的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