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第十五节 思考(第1 / 2页)
经过这次事件,李云知道要想平安无事丝将这个官学办下去,那么毫无疑问必须将黄老之学放在首位,做为主要课程,至少表面上必须这样,否则不用别人动手,太后就可先废了他。
毕竟现在的大汉还是黄老的天下。无为而治依然是社会的主流。
作为一个根基不稳的小县令,到现在为止李云凭借的依然是运气,以及天子的维护,这才一直顺风顺水,若换了别人这样做,恐怕早被那些保守的大臣的弹劾给罢免了。
李云现在回过头来想想,他做的那些事情,无论是与商贾合流。还是鼓励工商乃至现在的开办官学,虽然都是走在时代的前头,可自古以来枪打出头鸟,他做的这些事情,也许在某些保守派的眼中是很刺眼的,他们或许已经视他李云为眼中盯,恨不得除之而后快。可是现在李云依然受天子照顾,他们无论是明还是暗,都动不得李云半分,可是一旦天子去世,太子即位,那时候主少臣强……一想到这些李云就浑身的打了个冷战,所以太后那边他必须稳住,这样至少可在刘彻正式掌握大权之前,他可僻护在太后的羽翼之下,他所推行的新政也可得到太后的保护。
现在李云特别感谢天子的安排,天子虽然强行将南月公主赐婚与他,但天子确实是为他着想,有了南月公主为妻,看在梁王的面子上,太后怎么说也要护他李云,有了太后的保护,他李云就可高枕无忧,纵使有些风浪,那也不碍事。
经过大半个月的准备,临邛官学终于赶在九月秋收之前开学了。
这是一个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教育形式开办的官学,同时也是历史第一个官办学院,虽然在此之前孔子,孟子都曾以私人身份广收门徒,但是那毕竟是私人办学,以一己之力来教育弟子,经济上难免出现问题。
而官学则扭转了这种局面,新的临邛官学采取了百家并教的方式,按照李云的规划和设计,临邛官学将开设儒,兵,法,道,墨,商等功课,入学的学子不仅仅要求专心攻读一门功课,更要求全面发展,当然也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毕竟人总有偏好,譬如有人对兵家很有天分,可却偏偏读不进其他学派的书。
强扭的瓜不甜,李云对此有深刻体会,他在以前上学时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他考大学,本想报考历史系,可是最终却因为英语功课实在太差,而不得不放弃。
到现在李云还怨念深重,他一直不明白,历史和英语有什么必要的关系。
李云现在迫切的希望阿度拉可以成功的夺取大月氏的王位,并派出使者来到大汉。这样他才可趁此机会主导大汉与大月氏的谈判,为他将来进一步推广新政打下基础。
可笑的是,当初李云不过是希望草原上越乱越好,最好打成一团,可现在原本只是抱着试试看心理鼓动起来的阿度拉却成了李云正式进入政治决策层的希望与契机。
因为李云知道阿度拉一旦掌握大权,为了报仇他必然会派出使者,穿越匈奴人的封锁,到大汉来寻求盟友。而毫无疑问,作为唯一对月氏,乌孙等形势有发言权的李云,必然会被诏到长安,负责起谈判事项。
而李云则可借此机会用利益的诱惑将整个大汉可以拉拢的贵族,全部拉到他的战壕。
所用的办法自然无非是赠送股份,共同经商,有钱大家一起赚,李云不相信,这世界上还有什么人会放着巨大的财富不要,而专门与他作对。
作为范本的教科书《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李云在杨谋的提醒下,最终还是先请示了天子,天子的回复很简单,只有两个字:“许之!”
有了天子撑腰,李云胆气也足了,下令那个雕版印刷作坊连夜赶工,在开学前印出了三百套《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大部分作为教科书发给了聘请到的老师以及那些即将上学的学子,其余的李云连夜将之打包,送往长安,给天子御览。
杨谋提醒他之后,李云就已经意识到了,此事将来难免授人以柄,成为他人攻击的口实,为防范于未然,李云当然知道。现在就得到天子的赞许是最好不过的事情。而他送的这些书籍,为的就是给天子找到一个赞扬他的口实。
在开学之前,天子的赞许没来,太后的使者就先到了,使者先是赞扬了李云发明印刷书,制作出书籍的功德。接着话锋一转,严厉斥责了他没有先印黄老之学反是印那些兵家书籍的过失。
李云听了诚惶诚恐,忙不住的向使者解释,并一再保证一定立刻迅速的印上几套黄老的典籍送往长安给太后,并且还将把黄老之学作为官学最最重要的课程,下大力气培养学子学习黄老之学的热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