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墨家学堂(第1 / 1页)
“等我回云州的时候,顾先生可招两名弟子跟我回去。云州城外如今流民众多,其中或许有做过工匠的老手,颇具天分的年轻人,既然嘉州不好找那我们就从云州继续找,若是还不够我写信给钱兄,让他帮忙想办法。”李悠现在巴不得手下的人才越多越好,“运河沿岸同样不太平,四处流民聚集,其中定有合用的人才。”
顾将子似乎想起了他跟随李悠南下时所遇到的流民冲击,流民之中颇有些孩子,要是能找到一些可造之材加以培养,墨家的规模又会再次扩大,这次来嘉州真是来对了啊!顾将子再次感慨,“这可是关系到工坊未来的大事,还是老朽去一趟吧!”
嘴上说的是工坊,心中想的却是墨家,这样要紧的事情顾将子才舍不得假手他人,于是他主动请缨跟随李悠前往云州,甚至他还打算去钱塘从钱家那里为墨家再收取一批种子。
顾将子愿意亲自去,李悠当然求之不得,暗自琢磨了下,现在李令月或许正和周南说着私房话呢,自己一时间还不便打扰,于是向顾将子提出前去工坊看一看,顾将子自然没有拒绝的道理,于是乎二人带着随从往城外的工坊行去。
不多时,远远地看到一股股黑烟冒起,这在后世被认为是极大污染源的存在看得李悠不胜欣喜,每一股黑烟都意味着无数的钢铁,有了钢铁才能给嘉州套上武装,让外人不敢觊觎嘉州的财富。
如果让郑亮到了嘉州,他就会明白,李悠现在是一点也不清净,这次送太平郡主前来探望周南,他在嘉州刚一露面,就被闻讯赶来的人堵在了院子之中,若非太平郡主易容做了男子打扮,说不定就会有人认出她的身份。
来找李悠的有率领两百云州团练偷回嘉州的潘凤,有为嘉州团练筹措钱粮的伯爵府管家忠叔,有派人过来询问周伯符近况的周夫人亲随丫鬟,还有来看看他是不是又有什么新想法的嘉州工坊总管顾将子。
答应潘凤明日去嘉州团练大营和他较量一番,细心听闻忠叔的汇报并温言勉励,再告诉周夫人的亲随周伯符在云州一向规矩,从来不敢出入风月场所;解决完这些事情,终于轮到了李悠手下现在的第一技术牛人顾将子。
“有劳顾先生久候了。”李悠起身把顾将子迎进大厅坐下,“方才忠叔说自从顾先生到达嘉州之后,嘉州的农具、水车等物是越发的精良了,明年嘉州的粮食产量必定大增;许先生那里也说云州团练的兵甲也是越发的犀利了,这都是顾先生的功劳啊!吾代云州的百姓谢过顾先生!”说罢对着顾将子李悠深深一礼。
“不敢不敢!”顾将子昔日在京城为富贵人家打造器械多年,却也没受到过这样的礼遇,当下有些手足无措,连忙起身胡乱的摆手,“爵爷如此信任老朽,老朽自当用心做事。”
走到跟前,就听到里面传来叮叮当当的打铁声,在门口核实完身份后李悠和顾将子一道进入工坊之中,四处都是忙碌的工匠,李悠仿佛置身于后世的乡镇工厂之中。
“爵爷请看,这是您上次说过的风箱,老朽已经带人做出来了。”顾将子指着一个暂新的拉杆活塞式风箱说道,大魏在冶铁时也有用到风箱,只是他们之前所用的风箱却不如李悠重新设计的这种效率高。
“顾先生固然手艺高妙。”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出成熟的产品的确不易,李悠跟着顾将子依此看过去,如今的工坊和他上次来的时候已经大为不同,许多或是李悠凭借后世记忆、或是从《纪效新书》中翻出来的新技术都得以应用,工坊的效率大大提升,“顾先生和诸位工匠若是有新想法也可以自行研究,我会让忠叔专门拨出一笔银子用在此处。”
李悠也没忘了让他们进行自主研发,一路边看边说,不多时就到了工坊尽头,这时候李悠看到远处的山丘上耸立着一栋新房子,不禁好奇地问道,“顾先生,那是什么地方?”
“启禀爵爷,那是按您吩咐所建的学堂,专门用于教导工匠。”顾将子的心不由得悬了起来,这次来得匆忙,没有专门叮嘱,一会儿要是李悠想去看,他们讲的那些东西该不会引起他的不快吧?
“我已经吩咐忠叔提高工坊诸位的酬劳,等到过年时另有嘉奖!”在这个时代各家工坊商铺之中也有发年终奖的习俗,只是称呼不同罢了,李悠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收买人心的好机会,他计划的红包分量估计会远远超出顾将子的预料,而这一切也是十分值得的,顾将子的能力和为嘉州所做出的贡献远远超出了李悠的付出。
“老朽代工坊上下谢过爵爷!”顾将子虽然是如今天下有数的工匠大师,可也没遇到这么重视的雇主,心下感慨万千,愈加觉得自己离开京城跟随李悠南下嘉州是一件明智的决定;不说他从李悠那里得到的各种让人大开眼界的宝贵图纸,和日益提高的收入,只是最近收到的那些颇有天分的弟子,数量就超过了他们昔日在京城数年的积累。
这可是墨家近些年来少有的发展啊!相信消息送回京城,钜子也会感到开心吧?顾将子似乎看到了墨家重振声威的渺茫希望。
“顾先生还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的?大可以提出来,我能做到的定然不会推辞,若是眼下还做不到也会想办法去求助他人。”身为从技术爆炸时代穿越来的青年,李悠对技术人才的重视远远超过了同时代的所有人。
“如今工坊诸事都还算顺利,只是这所需打造的器械越来越多了,工坊之中的人手未免有些不足,虽然忠管家竭力帮老朽征召,但还是不够用啊。”顾将子在确认李悠并非客套后老话重提,再次提出了扩大工坊匠人数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