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闲人 > 第十四章:有问题

第十四章:有问题(第2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再之后,其子宣宗接位,与其父一脉相承,重用文官,最终堆出个仁宣之治的盛世。但也因此导致文官集团实力大涨,难以遏制。

好在之后几代帝王,一直到如今的孝宗,朝堂上多数时候正人居多,类似之后的严嵩之类的奸人难以立足,这才没闹出大乱子来。

不过看分对谁。大明朝在永乐之前,别说什么秀才,就是举人、进士的,又有哪个敢炸刺儿?

老朱那杀神就不用提了,什么剥皮萱草、腰斩凌迟的,文官杀的跟割韭菜似的,一茬接一茬儿,都是论批次的。甚至一度杀的没人了,直接从国子监里拖监生上任办公。

以至于天下读书人对国子监是又爱又怕,爱的是进了国子监就有机会立马当官儿;

怕的是,这官儿可不知能不能当的安稳。一个不好,可就是掉脑袋的大祸。据说那时候好多官儿每天上朝,临出家门时都会安排好后事,上朝就跟就义似的。

想想那会儿,秀才?秀才算个蛋啊

思来想去,只能先将此事压下,待找机会去问问那傻妞儿就知道了。

既然已经决定了接纳韩杏儿,那她就是自个儿的女人。自个儿的女人有了难处,他作为男人,是一定要为他女人出头的。一切,就等问明情况再说。

田家虽说是当地大户,但也仅仅是个大户不是?

有说大明朝地方官府,往往会被当地豪绅大户干政,施政深受掣肘。甚至若不能得到地方乡绅的支持,连官都难以做下去。

对此,苏默相信,但也不是全信。大明开朝时的沈万三又如何?富可敌国啊,够大了吧,最后还不是被老朱砍了脑袋去。

再说永乐大帝朱棣,那杀起读书人来也是毫不手软的。

建文时的黄子澄、齐泰、方孝孺,哪一个不是当世大儒,文名播于天下?结果如何,黄子澄和齐泰就不说了,只方孝孺,诛十族十族啊

也就是从仁宗起始,大明一朝痛杀文官的风气止住了。仁宗体胖,自幼身体不好,与战功赫赫、勇猛直追乃父的两个兄弟相比,军中武人的人脉支持实在太过薄弱。

面对着虎视眈眈,觊觎自己太子之位的这两个兄弟,他也只能依靠文官集团。

待到朱棣死后,仁宗登基,自然而然的,文官地位便水涨船高起来。

说到家,还是一个力量对等不对等的问题。之所以有地方士绅掣肘地方官府,那是指的那些在朝中有势力有背景的士绅。

这种有背景的士绅,多半是祖上或者长辈在朝为官,然后枝延芊蔓的形成一个共同的利益体,那才能有影响当地施政的能量。

而这个田家呢?只不过是个富户,家中并没什么做官的背景。唯有那个田钰有个秀才身份,据说被人赏识,得了来年入国子监的资格。

国子监厉害吗?秀才了不起吗?

答案是肯定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