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何言的忠告(第4 / 5页)
何言听到这里,不由的叹气。抬眼看看苏默,心中苦笑不已。这事儿弄到最后,原来竟是为了争风吃醋。还是这位小苏相公和堂堂魏国公世子争。这真是,难道自己上次的提醒,这位小苏相公没听进去吗?怎么非要来招惹这个女人?
何言暗暗怨怪,他却不知,苏默还真听进去了。只不过想的却是和他暗示的完全不搭嘎。若是他知道了苏默以为他对妙芸有想法的话,不知道会不会气的当场吐血而亡。
何言万万想不到,今日此事竟然牵扯到魏国公头上,一时之间,不由大是为难。
转头看看,不由一怔。却发现原本在那边的徐小公爷一行,此时已经不见了踪影。想必是觉得今日难胜,先离开了。只是如此一来,没能当场解开这仇隙,后面估计更要麻烦了。
想的烦躁处,不由猛然省悟,今日之事全是因为这个妙芸而起。当下转向妙芸,冷冷的道:“妙芸姑娘,今日之事究竟有什么内情,还望姑娘勿要隐瞒,说与我们知晓。”
苏默见何言对妙芸冷面相向,不由愕然,心中忽然升起个突如其来的念头:莫非,何言对妙芸不是爱慕,而是有什么偏见?
只是这念头刚起,自己又否认掉。何言好像这才是跟妙芸第一次见面吧,至少自己知道的是这样。当然,上次在自己家门口看了个背影不算。那又怎么会凭空无缘无故的有什么偏见呢。
徐达五十四岁因病去世,朱元璋极度悲痛,追谥其为中山王,谥武宁,其祖上三代全部追封为王爵,并赐葬于钟山的北面。此外将徐达“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
及后建文称帝,徐达长子徐辉祖承袭爵位,按例降一等,仍称魏国公。
徐达共有四子四女,长女便是嫁给了朱棣,朱棣登基后,被立为皇后。二女则嫁给了代王朱桂,三女嫁给了安王朱楹。
这便是一后二妃的来历了。
而两国公则是因为朱棣靖难时,老大徐辉祖支持建文,老四徐增寿则支持姐夫朱棣。最终,徐增寿被建文所杀。
想想不得解,只得抛开。
这边妙芸被何言一问,心中咯噔一下。她乃是极敏感的人,何言对她的冷漠,甚至隐隐还有一份敌意,她怎么会察觉不到?
心中忐忑之际,只得打起精神应对,苦笑道:“还能有什么内情,不过是红颜祸水四个字罢了。当日奴奴在南京被这位小公爷见到,便就此纠缠不休。为了躲避他,奴不得已,这才逃离南京,一路来到这武清小县。本想着这里荒僻,似小公爷这般贵人,绝不会来此。却哪成想,人算不如天算,终还是被他发现了。”
说到这儿,转头看了苏默一眼,又道:“今日奴受马家三公子之邀,说是马家老太太的寿诞,要奴去献艺,演奏苏公子新出的吉他。不想走到半路,便遇上了这位小公爷。幸前有苏公子来救,后又有令妹莹姑娘舍命来援,终于撑到此时……”
妙芸说到这儿便停住了,后面的事儿何言亲身经历,自也不用多做赘述。
朱棣入京后,抚尸痛哭。追封徐增寿为定国公,而老大徐辉祖因拒不肯向朱棣低头,最终被朱棣杀了,爵位也被剥夺。
徐皇后也因心伤兄弟之死,最终郁郁而终。而后朱棣追思妻子,又有大臣进言,遂让徐辉祖之子徐钦承袭了魏国公的爵位。至此,两国公的格局成型。
徐达还有个第三子,虽未封国公,却也极受重用。以任中军都督俭事,世袭指挥使之荣。
再往后,朱棣移都城去北京。定国公一系随之北上,而魏国公一系便仍镇南京,总督军政事,权柄一时无两。
这便是苏默口中轻描淡写的魏国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