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侍郎(第3 / 4页)
赫成额与张伯行居左一左二,李周望位于曹颙下首。
瞧着他们的三个的样子,张伯行与李周望一切如常,只有赫成额,神色有些恍惚。
这老爷子实是不容易,希望他能得临了临了,得个善终。
当年康熙对张伯行,先是捧得不行,而后一下子摔打到地上。调回京城十几年,也都是冷落着。换做其他人,早就熬不住,请辞回乡教养孙子去了,张伯行却依旧想着百姓民生,不管放到什么职位上,都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张伯行走了没一会儿,就有笔帖式过来传话。尚书孙渣齐那边,召唤几位堂官过去。
户部衙门这边,同地方官衙不同。
在两位尚书的带领下,几位侍郎与下边司官都各司其职。只有逢五逢十的曰子,众人才齐聚堂上,聆听两位尚书大人的教导。
今天,是三月十九,还不到齐聚的曰子。
他只去过一次西北,入眼还是连天的草原。
只是他晓得,东北地区在三百年后主要农作物就是玉米,华北地区玉米与比较普及。西北纬度与东北差不多,温度应该不会差多少,这玉米腿种植当不成问题。
张伯行最关心的就是民生经济,他之所以连“出旗为民”的昏主意都想出来了,不过是瞧着国库空糜,经不起天灾[***],才心中着急。
曹颙的提议,表明上与他之前提议的不搭界,可若是施行起来,却是节省了西北军费开支。
一个“开源”,一个“节流”,殊途同归。
曹颙虽然疑惑,还是起身往孙渣齐处。
他的屋子离孙渣齐最近,所以他到时,只有孙渣齐与田从典两位尚书在,其他几位侍郎还没到。
曹颙给两人见过,右侧椅子第一位坐了。
这是几位堂官平素议事的小厅,每个人的位置都有固定的。
少一时,其他三位侍郎也到了。
因此,老爷子眼睛都亮了。
只是,老爷子不是清谈之人,已是迫不及待想要回去查询西北共垦荒多少顷地,换做苞谷会增产多好。如此,不仅能解决西北大军的口粮问题,还能省了养马的银子。
他站起身来,打量了曹颙一眼,道:“好,很好,曹大人沉着稳重,有忠正公遗风!老朽就不打扰曹大人了,曹大人且忙。”
曹颙跟着起身,口中谦逊着,亲自送张伯行出去。
望向张伯行的背影,看着那细细的花白辫子,曹颙暗暗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