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6章 天下出缺(第2 / 3页)
见曹颙没有接话,十六阿哥道:“是不是羡慕?哼哼,就算那小子办差比旁人强些,爷也不信他会强过你去。只是你吃亏在年纪上,早年只能在京中熬资历。如今也差不多了,你就不想着去主政一方?”
曹家兴衰,不能只系于曹颙一人身上。要是曹项能熬出头来,不仅减轻曹颙的负担,也能让东府自立,摆脱依附西府的处境。
虽说朝廷有制度,外官不得私结朝臣,可是在中国,本就是人情大于礼法的时候。就看寻个什么由子,同年、同乡、连宗、姻亲、师生,五花八门的关系。
千百年来,没有哪个家族能长盛不衰,可是能屹立百年的,却是大有人在。
昨日连人名也没听过的人,今日就是不得不应酬的“亲朋”,如此关系的,大有人在。
可是生辰那日,与众人聊天,使得他晓得,自己已经成了曹项仕途上的拦路石。他可以选择熬资历,等着养老,那样的话,却堵死了曹项升迁之路。
若是想要不影响曹项的仕途,兄弟两个这样交叉出京的方式最为妥当。还能有一人在朝廷,兄弟之间倚为援助。
处理政务,毕竟不是儿戏,最大可能是三三四分。调回京一部分,调其他省一部分,剩下的不动。
再到曹项回京时,他这当哥哥的就可以致仕。
毕竟,皇上求的是四海宾服,政务畅通。就算有些臣子,主政地方多年,势力根深蒂固,只要换个省份,也就消停了。
等到曹项过了而立之年,有资历外放地方主官时,自己正可以回京“养老”。
曹颙不是科举出身,曹家这支又是开了小宗的,倒是没有同年与族人上门。
他而立之年已经到二品侍郎,在仕途上还真没有什么太大野心,只等着再熬几年,年岁不显眼了,混个尚书正职养老。
饶是如此,打着同乡与世交旗号上门的,大有人在。
曹颙听了,不由有些心动。
这自陈同乡的,有江宁的,有直隶的,还有关外的,一口开都是祖上几辈与曹家有什么交情,嫁过哪位姑娘到的曹家。
因此,这些地方上的大吏们也都卯足了劲。有希望调其他省的,则是希望挑个大省;年岁到了,要进京‘荣养’的,则是活动着在六部谋个好缺。同样是尚书,这工部尚书与吏部尚书,可是相差不是一星半点。
自己这边,要是能外放地方几年,除了自在不说,也能给曹项留下升迁的功夫。
一时之间,京城吃请成风。就连曹颙,身在户部,亦不能幸免。
算算时间,曹项的学政差事明年就能了,届时回京入翰林,最好的路就是入内阁。他是科班出身,从翰林入内阁,并不是难事。
现下才七月初,可是不管是京官,还是外地督抚子弟,都开始打着“中秋节礼”的名义,四处钻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