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2章 人事(上)(第2 / 4页)
只是,这烟片至今尚未流传开来,现在提这个,委实太早了些。
不晓得是康熙有心发作,还在赫奕真的疏忽。起因是这样的,康熙五月十三批的折子中,有个是驻留在京的赫奕的折子。
“父亲希望儿子有何作为?”曹颙忍不住开口问道。
内务府总管赫奕因上错了请雨折子,引得康熙震怒。
当年赫奕弹劾曹寅修江宁园子时贪墨,闹得沸沸扬扬,因这个曹寅还专程上了请罪折子。也因这个缘故,京城官场将曹寅贪墨之事说得有鼻子有眼。
康熙震怒,下旨让在京的大学士严查此事,结果查出什么外人并不得知。只是到五月十八,康熙撤了赫奕内务府总管的缺。
曹寅进京后,同赫奕也是疏离得很,并不因儿子在内务府当差,就同赫奕亲近。
赫奕这折子,当日就到了,这不是大稀奇,是什么?
曹颙不禁感叹,对父亲的毫无私心的“为国分忧”,不知该无语,还是佩服。
御史是什么?都察院是什么?真是监察百官,肃清吏治的?这才是空口白牙的大谎话。
“伴君如伴虎”,不管出于什么理由,“欺君之罪”,别说是断送仕途,就是掉了脑袋,也不稀奇。
都察院就是枪库,那些自诩为“铁骨铮铮”的御史们,就是权贵手中的枪。目标所指,后头都有人提线,想要自专,谈何容易。
帝王垂暮,最受不了的,就是臣子的糊弄,这会使得他越发多疑。
那些腐儒,鲜少有晓得百姓疾苦的,就张了一张自以为是的嘴,惯会的就是笔头功夫与斗口。
京城到热河的折子,除了标注八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的,其他折子都是由在京大学士当日下晌汇集整理,由专人快马送往热河,次日到抵。
他心里有些矛盾,或许是受到的教育不同,他真的无法理解三百年前士大夫的忠君爱国之心。
折子内容没什么,但是坏就坏在下边的日期上。康熙看折子时,是五月十三,这折子下边署的日期,也是五月十三。
他也是想要为这个国家有所贡献,却不是为了康熙,不是为了大清朝,而且为了中国人能避开鸦片这个恶魔,不必背负“东亚病夫”的耻辱。
是赫奕奏报祈雨得雨折子的,意思是从黑龙潭、满井、草桥、水头庄这四处,五月初八开始祈雨,至十四日满七日。如今经礼部具奏,求雨停止,那内务府祈雨这四处,是继续祈雨,还是停止祈雨,请上旨。
众人都晓得,赫奕的仕途,怕是差不多到头了。
赫奕是从都察院出来的,酸腐与清高已经入骨,就爱个名儿,曹颙哪里会同他计较。
曹颙的位置,排在诸人之后。
就父亲如此肯定赫奕,曹颙颇为意外。
署理内务府的十六阿哥,内务府前总管马齐,内务府总管曹颙与观宝,都被传召到御前,让他们从内务府属官里举荐人选,补赫奕的缺。